本文目錄一覽:
-
1、慶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
-
2、甘肅慶陽暴雨導致多地內澇,當地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
3、慶陽的來歷
-
4、慶陽市2020年年終再發2萬元科學發展觀補助嗎?
慶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維護法制統一,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參照《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規則》,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則。第二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修改、廢止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事項的地方性法規,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本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法規的解釋、公布和施行以及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備案與審查和轉地方性法規適用本規則。第二章 立法準備第三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對市人民代表大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工作進行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征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地方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和主任會議通過并向社會公布。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并按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完成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項目在實施中需要調整的,由主任會議決定。第四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定期在全市范圍內征集立法建議項目。
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建議項目。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均可以直接或通過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項目。
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同時提供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據和法規擬規范的主要內容、說明和相關資料等及法規草案稿。第五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根據各方面提出的立法項目,在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的最后一年擬訂下一屆五年立法規劃建議草案,由新一屆的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
立法計劃應當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擬訂,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審議通過,并將擬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項目,在每年十二月中旬前報送省人大常委會。第六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規草案起草工作;對地方立法事項,可以由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地方立法事項,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第七條 起草法規草案,應當聽取各方面意見,聽取意見可以采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書面征詢等形式。
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起草的法規草案中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行政管理權限或者其他重大問題有分歧意見的,市人民政府在提出法規案前應當負責做好協調工作。第八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組織法規草案起草的有關調研論證活動,也可以參加由市人民政府部門或者社會團體組織法規草案起草的有關調研論證活動。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第九條 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十條 一個代表團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甘肅慶陽暴雨導致多地內澇,當地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新聞記者在城區南北大街、九龍路等處見到,地底綜合性管溝內積水相當嚴重,有些地方的積水做到1米多深,幾臺抽水機正在對管溝里的積水開展抽排。為了保證路面和通訊通暢及城鎮居民安全出行,西峰區各個部門從容應對,相關責任企業負責人分赴當場指揮調度系統。據統計,市政管理局對此地底綜合性管溝開展排水管道,全部污水管道泵房全負載運作,16套緊急抽排機器設備、16臺搶險車及治安巡邏車趕赴關鍵城市內澇地區開展應急抽排解決。在抽排的同時,對部分低洼地區段進行現場值班。災情就是命令。在過去的幾十個小時內,慶陽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分秒必爭,堅決進攻,快速行動,緊盯重點位置,采取有力措施,竭盡全力搶險救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從15日零晨逐漸,慶陽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應急生產調度、綜合指引,各相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日夜兼程趕赴受災農村,各有關區縣、城鎮和村組干部飛奔鼓勵,立即遷移緊急避險受災工作人員,與此同時快速運行防洪Ⅱ級應急處置,搶險救災工作中全方位拉開。慶陽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依次數次生產調度有關區縣,并第一時間趕赴受災更為嚴重的慶城縣、華池縣查看受災狀況、指引抗災工作中,特別強調要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難的意識,堅持不懈以人民為中心、生命至上,全方位落實落細防汛救災對策,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市政府、市人民政府應急調拔柴油機、泡面、礦泉水、強光手電筒、戶外帳篷、雨靴等物資供應,對受災更為嚴重的慶城縣開展援助。本次強降水集中化、持續時間長、殺傷力大,導致一些地區鄉村道路、排水工程毀損,通訊、電力工程終斷。慶城縣北邊一部分城鎮是這次受災更為嚴重的地區,翟家河鄉杏樹渠村群眾黃永慶家土窯洞透水性、莊面塌陷,三輪車、大拖拉機和5000斤重糧食作物被污泥漫涌或泡浸;卅鋪鎮王橋村村部、群眾韓彥存家20幾間房子和機械設備幾乎被水災沖倒消失殆盡。
“這也是我見過最大的一次降雨,殺傷力太大!”直面不容樂觀自然災害局勢,慶陽市快速創立應急救援裝備總指揮部,結集緊急、公安機關、供水公司、交通出行、工信、改辦、民政部門、電力工程、消防安全等部門,組建了綜合協調、技術保障、監測預警、應急救援裝備、道路運輸、物資保障、供電系統通信保障等多個重點調研組,連通關鍵路面,緊急疏散人民群眾,搶通信息內容“荒島”,救治人民群眾資產,維修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把災難損害降到最低。
慶陽的來歷
慶陽是一塊神奇的高天厚土。慶陽地處祖國大西北、陜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56萬,轄環縣、華池、慶城、鎮原、寧縣、正寧、合水七縣和西峰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2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董志原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13627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原”。子午嶺的400多萬畝次生林,為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稱。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干線縱貫南北。國道309、省道303線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供電、通訊和廣播電視三大網絡覆蓋全境。
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慶陽歷史悠久,夏、商時稱鬼方,為周先祖公劉邑地。西周時稱北豳。春秋戰國為戎狄之地,曾屬義渠戎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沿至漢、晉。南北朝西魏時改置朔州,轄彭陽(今西峰區境內)、陽周(今正寧縣境內)、豳州趙輿郡、定安縣、襄樂郡、襄樂縣、獨樂縣(同屬今寧縣境內),北周時廢棄。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慶州,煬帝大業年間改為弘化郡,轄合水、馬嶺、華池、歸德、洛源、弘化、弘德7縣,唐初復為慶州,后改安化郡、順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慶州、并升安定軍,統轄順化、合水、樂蟠、馬嶺、同川、華池、延慶、懷安、洛源、方渠10縣;與分設的寧州(轄彭原、彭陽、安定、襄樂、真寧5縣)、原州(轄今鎮原及平涼部分地區)均屬陜西關內道。五代梁時改為武靜軍,后又復為慶州,轄順化、同川、彭原、樂蟠、華池(今合水縣境內),通遠(今環縣境內)、真寧(今正寧)、安定、定平、襄樂、寧州(今寧縣境內)、通遠軍等8縣1州1軍。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慶州團練,屬陜西路;乾德初復置慶州,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改稱環慶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慶陽軍節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彭陽3縣,與分設的環州、寧州同屬永興軍路,原州(今鎮原)屬秦風路。金初改慶陽為安國軍,旋改定安節度;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置慶原路總管府,慶、環、原、寧4州同屬慶原路。元、明時期仍為慶陽府。明時隸屬陜西布政司,并增慶陽衛,轄寧州及安化、合水、環縣、真寧4縣。清康熙四年分隸甘肅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裁衛歸并郡縣,統轄1州4縣,即寧州、安化、合水、真寧和環縣。民國2年(公元1913年)廢府制,歸屬隴東道(后改屬涇原道);16年(公元1927年)廢道,改隸涇原行政區。民國24年(公元1935年)甘肅省在西峰分設第三區行政督察區,轄慶陽、環縣、合水、鎮原、寧縣、正寧6縣。
1930年前后,劉志丹、謝子長在陜甘邊界一帶開展革命活動。1934年11月7日,在南梁成立了陜甘寧邊區蘇維埃政府。隨之,建立了華池、慶北縣的革命政權,1935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寧縣的革命政權。同年11月,成立陜甘省,轄華池、慶北等縣;成立關中特區,轄新正、新寧等縣。1936年夏,建立了環縣、曲子兩縣蘇維埃政權。將慶北縣與華池縣合并為華池縣。同年,陜甘省改為陜甘寧省,省址由陜北遷環縣河連灣,冬季又遷曲子鎮,轄華池、曲子、赤慶、固北、定環等縣。1937年陜甘寧省撤銷,成立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華池、環縣、曲子3縣。1940年春,成立隴東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慶陽、合水、鎮原3縣。秋季,慶環,隴東分區合并為隴東分區,轄華池、環縣、曲子、慶陽、鎮原、合水6縣。1949年5月,關中分區改為三原分區,新正、新寧縣歸三原分區。6月,新正、新寧縣改稱正寧、寧縣,劃歸隴東分區管轄。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專員公署,轄西峰市及華池、環縣、曲子、慶陽、合水、鎮原、正寧、寧縣8縣1市,隸屬甘肅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屬甘肅省人民政府。1955年9月慶陽專員公署并于平涼專員公署,1962年1月慶陽與平涼分設,復為慶陽專員公署。1968年4月改為慶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10月改為慶陽地區行政公署。1986年元月成立西峰市,慶陽地區行政公署7縣1市。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慶陽地區行政公署,成立慶陽市。
慶陽有璀璨的古代遺珍瑰寶。世界矚目的“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掘于境內馬蓮河流域。標志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于華池縣趙家岔。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筑、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之多。戰國秦長城橫跨鎮原、環縣、華池三縣。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于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歷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是先賢們留給后世的不朽的精神遺產。
慶陽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1927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甘肅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陜甘邊區蘇維埃政權——南梁政府。陜甘邊是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未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據地。后與陜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地,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這片熱土,養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培福皆為時代楷模。毛澤東曾分別為他們題詞: “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面向群眾”。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陜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是國家、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斗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繡、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軍民大生產》三首革命歌曲,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惟一的新劇種。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繡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已蜚聲海內外。目前,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國際網絡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我市從170多座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
慶陽有著豐富的資源。境內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資源富集。慶陽屬干旱半干旱氣候,年均氣溫7℃-10℃,年日照2250小時-2600小時,無霜期140天-180天。年均降雨480毫米-660毫米。慶陽是甘肅的石油天然氣化工基地、長慶油田的主產區,石油資源儲量28.47億噸,2003年原油產量為186萬噸;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級地質儲量4億多噸,開發前景廣闊。慶陽煤炭藏覆蓋全市,全省1428億噸預測儲量中,慶陽占1342億噸,是全省預測儲量的94%。千米以淺資源量達84億噸,具備億萬噸級大煤田建設條件。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備受推崇。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產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九龍、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牧產品享譽國內外。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黃花菜示范基地。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產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藥。慶陽工業以石化、食品、建材、醫藥為主,骨干企業有長慶油田采油二廠、中石油集團慶陽煉化公司、甘肅通達果汁有限公司、彭陽春酒業有限公司、九連山水泥廠、西峰制藥廠等。
慶陽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快車道。近年來,慶陽市委、市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和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機遇,深入實施項目帶動、強農富民、工業突破、基礎先行、開放開發、科教興市“六大戰略”,主攻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開發、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特色文化產業開發“一黑一綠一文”三大產業,建設隴東能源石化基地、農畜土特產品加工創匯基地和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為重點的旅游勝地三大基(勝)地,全力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全面提速、加快發展。2004年,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8.3億元,同比增長12.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02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93億元,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92億元,增長21.8%;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2.4億元,增長21.6%,小口徑收入完成5.48億元,增長20.44%;農民人均純收入1633元,增長8.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250元,增長11.6%;出口創匯4136萬美元,增長63.9%,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居全省第一。
慶陽市2020年年終再發2萬元科學發展觀補助嗎?
當前位置:首頁--單位概況
鄭州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2008年大事記
一、元月15日慶陽外呼調研系統,鄭州市文管辦在市建設影院召開慶陽外呼調研系統了由全市550多名網吧業主參加慶陽外呼調研系統的鄭州市“文明網吧”命名表彰大會。豫港網絡互聯網上網服務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被命名為2007年度“文明網吧”。
二、元月初,鄭州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2007年度全省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案卷工作先進單位”和“2007年度全省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案卷一等獎三名,慶陽外呼調研系統他們是:袁澤順、張建民,朱波、婁為民,馬繼東、劉舸飏慶陽外呼調研系統;二等獎二名,他們是:耿強、朱毅,李愛云、耿強。此次2007年度全省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案卷獲獎一等獎,二等獎均排列在全省此獎項的前三名和前二名。
三、3月15日上午,市文管辦在市建設影院召開了全市網吧文化經營單位開展文化市場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動員大會。
市文管辦主任李水明在會上,對開展鄭州市文化市場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做了全面動員,并提出了七點要求:一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二要全力以赴,大干百天;三要職責清晰,真抓實干;四要自查自糾,從我做起;五要加大力度,從嚴整治;六要措施得力,督查到位;七要獎懲分明,責任追究。
四、3月18日,鄭州市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會議在鄭州市文化局會議室召開。市文化局文化市場處、辦事大廳負責人,市文管辦領導班子成員及各縣(市)、區文化局主管局長、文管辦主任、稽查隊長參加了會議。市文化局黨委副書記周學增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
會上,對2007年度鄭州市文化市場管理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并向獲獎的18個先進單位和53名先進個人頒發了獎牌和證書。
五、4月6日至10日,我市文化行政執法人員培訓班暨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證件換證考試在嵩山腳下登封市鹿鳴山莊隆重舉行,登封市委宣傳部、登封市文化局主要領導到會并致辭祝賀,市、縣、區共200余名文化行政執法人員參加了培訓考試。經過考試,全部合格.6月1日,省文化廳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證。
六、4月20日至26日為全省開展第十屆音像市場法制宣傳活動周。4月25日為全省集中宣傳日。鄭州市文管辦組織開展了“雙百雙五十”活動,“雙百”即抽調200名文化行政執法人員深入到200家音像經營單位發放宣傳材料,講解有關法律法規,提高音像經營者守法經營意識,自覺守法經營。“雙五十”即銷毀非法音像制品50萬張(盒)。組織全市文化行政執法人員深入社區、學校、商場、影院、廣場等人口密集地區發放宣傳材料,講解如何鑒別正版和盜版音像制品使受教育面達50萬人次。
七、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給災區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天災無情人有情。鄭州市文管辦迅速行動,號召文管辦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和市文化市場經營場所經營者們,開展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份愛心,賑災捐款,援助救災”活動,共向災區捐款221877.2元。
八、6月23日上午,市文管辦在華商國際商務酒店召開了由河南天合文化公司及全市文化市場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參加的“鄭州市開展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暨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會議”。
傳達了“河南省卡拉OK行業保護知識產權暨版權許可工作會議”精神,并就如何開展卡拉OK內容管理服務系統安裝及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目前已安裝50余家。
九、根據省文化廳《關于開展文化市場“奧運保障行動”的通知》(豫文市[2008]25號)精神和鄭州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局《關于文化市場“迎奧運、構和諧、創平安”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的要求,7月23日至8月底,我辦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文化市場迎奧運安保專項行動,共出動文化行政執法人員8758人次,車輛3639臺次,檢查各類文化經營場所4398家次,查處違規經營32家次,其中網吧違規接納未成年人14家、不按規定和對登記上網消費者有效身份證件18家,網吧現場監督員拒絕勸回未成年人進入182人,收繳非法音像制品14500張,排查出消防安全隱患97條,經現場整改、坐鎮整改全部落實到位,受理群眾舉報26起,查處26起,查處率100%。
十、7月30日下午,鄭州市文化市場“迎奧運、構和諧”大型文藝晚會,在德億歌劇院舉行。這場晚會系文化市場系統自編、自演、自樂的文藝節目。河南省文化廳副廳級巡視員王天虹,河南省文化廳市場處副處長張松濤、馬勇進、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新紅以及市政府、市文明辦、市文化局的領導、市公安、工商、消防部門的領導、鄭州援建四川災區建筑工人代表、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文化市場經營單位代表共650人到場觀看了文藝演出。
十一、8月19日下午3時許,鄭州市副市長黃保衛帶領公安、工商、文化部門等領導視察我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重點查看了全國連鎖河南中青網絡家園有限公司隴海路店,認真詢問了該網吧建設規模、上網核對登記有效身份證件、收費標準和整個營業情況,仔細核對了部分上網者的有效證件,檢查了消防安全通道,并且十分認真地踏查到安全出口盡頭,對網吧為創建文明城市提出了明確要求。
十二、為迅速貫徹落實《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和省市有關通知精神,認真吸取深圳龍崗區舞王舞廳特大火災慘痛教訓,市文管辦領導高度重視,迅速做出反應,并于9月22日召開了辦公室全體工作人員和縣(市)、區文管辦負責人緊急會議,全面部署并立即在全市開展演出、娛樂、網絡、音像、電影、美術品等文化市場為期一個月的安全整治工作。
十三、9月20日,深圳市龍崗區舞王俱樂部發生特大火災事故,震驚全國。為認真吸取此次火災的深痛教訓,進一步加強我市文化市場的消防安全工作,市文管辦領導高度重視,于9月22日迅速召開了各縣(市)、區文管辦主任會議,及時傳達貫徹了文化部、省、市安全消防工作會議精神,號召全系統立即行動起來,打一場文化市場安全消防工作攻堅戰,并對全市文化市場安全整治行動進行了專題部署。
會后,在市文管辦領導的帶領下,全體人員兵分五路,對市縣的文化市場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并對市縣的專項整治情況進行了嚴格督查,迅速形成了專項整治的強大氛圍。五天來,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692人/次,執法車輛1070輛/次,檢查娛樂場所626家/次,檢查演出場所139家/次,檢查網吧場所1491家/次,檢查音像店375家/次,收繳非法音像制品 12173張,檢查畫廊畫店90家/次,提交工商管理部門予以取締46家,查出安全隱患138條,現場整改130條,停業整頓64家,立案查處違規行為59家,取締違規經營非法音像制品的經營場所17家,全市文化市場安全生產、安全營業形勢明顯好轉。
十四、9月24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發亮、王平、栗培青、雷志等領導同志帶領市人大代表二十余人,分三組視察了我市文化市場。認真檢查了有關場所的安全消防和市場監管方面的問題,并要求各有關部門認真抓好安全消防工作,查隱患,促整改,確保文化市場的安全。市文管辦主任李水明、書記郭梅芝、副主任李愛云陪同了視察。
十五、第十屆亞洲藝術節期間,10月5日、8日,由鄭州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承辦、河南臉譜文化有限公司和河南奧斯卡西部酒城協辦的大型搖滾樂專場,在鄭東新區文化廣場隆重上演。近百名演員的精彩演出,上萬名群眾觀看的火爆場面,為第十屆亞洲藝術節錦上添花,為活躍鄭州市民乃至亞洲賓朋的娛樂生活,營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
十六、為認真貫徹落實鄭州市防火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全市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鄭州市文化局關于印發《鄭州市迅速開展文化市場安全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精神,認真汲取廣東深圳“9.20”特大火災事故和登封“9.21”煤礦事故教訓,切實加強文化娛樂場所消防安全工作,市文管辦于9月22日至10月22日,集中人力、物力對全市范圍內的演出、娛樂、音像、網吧等經營單位,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安全整治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4786人(次),出動車輛1666臺(次),檢查網吧經營場所2281家(次),核對有效證件2余萬人(次),婉拒、勸回未成年人上網1100人(次),檢查音像市場經營單位572家(次),搗毀非法音像制品窩點4個,收繳非法音像制品92520(盤)張、案值28萬余元;檢查演出娛樂經營場所(含電子游戲場所)927家(次)、演出經營單位33家(次)、藝術品經營單位25家(次);受理群眾舉報3起,處理落實3起;查出消防安全隱患496條,現場坐陣整改404條,限期整改92條;發現并提交工商部門無證經營單位85家;組織對縣(市)、區文化市場秩序督查行動2次,協助縣(市)、區查辦文化市場各類違法違規案件39起。安全整治月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十七、10月9日,市文化市場稽查大隊五科稽查人員接到群眾舉報:位于二七區二道街民房內有一非法音像制品“黑窩點”。接到舉報后,辦公室領導高度重視這一線索,經過精心部署,抽調有經驗的稽查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和暗訪,摸清了窩點位置。13日10時,成功的進入該“黑窩點”。經現場初步鑒定和清點,有非法音像700多個品種、非法音像制品約19000余張,其中涉嫌淫穢音像制品550張。歷時近6 個小時的清理裝包,將這批物品異地封存。涉案人被警方留置審查,該案已依法移交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經偵大隊做進一步審理。此案是市文化市場稽查首次查處移交至公安部門的案件。
十八、10月17日,市文管辦在五樓會議室召開了全體黨員職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市文化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指導檢查組組長、局紀委書記張湘洋同志一行三人到會光臨指導。這標志著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市文管辦全面展開。
十九、截止10月底,我辦稽查科檢查音像市場經營單位3560家(次),共搗毀非法音像制品窩點8個,收繳非法音像制品30萬(盤)張,價值150萬余元。
二十、11月10日下午,鄭州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局長閻鐵成在市文化局黨委副書記周學增的陪同下,到鄭州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調研工作,在聽取我辦主任李水明管理工作情況匯報的同時,他不斷就文化市場經營場所數量分布、經營管理、存在問題、產業繁榮等進行詢問,并提出了明確要求。晚上,閻局長一行在文管辦領導班子的陪同下深入文化經營場所,現場查看了網吧、歌舞廳、演藝場所、電子游戲場所營業狀況。在調研中,閻局長一行與經營者親切交流,深入了解他們在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了解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二十一、11月14日上午,市文管辦在三樓會議室舉辦了“樹立科學發展觀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主題演講比賽,14名干部職工進行了演講。局紀委書記、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指導檢查組組長張湘洋親臨現場指導并擔當評委,局紀委監察室副主任科員王躍廣同志全程監督。此次演講比賽在文管辦歷史上屬首次,為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地展示文管辦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成效。最終任佩佩榮獲一等獎;婁衛民、劉舸飏榮獲二等獎;李松、齊珊霞、李繼紅榮獲三等獎。
二十二、11月15日—19日,市文管辦組織開展了以對校園周邊環境為重點的專項整治活動,全體執法人員犧牲雙休日,兵分五路,在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對我市五個行政區域內的持證網吧進行了拉網式的檢查。此次行動共出動檢查人員280人次,出動車輛109臺次,檢查場所290 家,核對上網消費者有效身份證件17689人次,勸拒未成年人進入29人,共立案查處違規經營22家。
二十三、11月19日下午,縣(市)、區文管辦主任會議在鄭州市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會議室召開。會上,市文管辦副主任李愛云傳達了市鄭防安〔2008〕22號關于印發《2008年全市冬季消防安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市文化局鄭文〔2008〕230號《關于做好冬季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文管辦主任李水明根據《通知》、《方案》的要求,結合文化市場管理行業的特點和現狀,認真安排了“天網”2號行動,并著重強調了急需落實的幾個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