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一個萬物互聯主導下的新時代到來,對于已經錯失或者掉隊在互聯網時代競爭的家電廠商來說,提前行動、主動擁抱是唯一正確的答案。但是,面對眾多互聯網、IT甚至是初創企業的跨界搶食、來勢兇猛、動作頻頻、持續多變,那么家電廠商擁抱IOT時代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家電圈認為,當前眾多家電廠商與IOT時代的距離并不遙遠,同樣IOT時代對于家電廠商來說也不陌生,大家可以馬上將這股時代的力量,轉化為家電廠商參與市場競爭的差異化競爭力。
但是,其核心不是停留在產品的智能化轉型,基于AI、大數據等一系列技術的全面智能化普及和應用。而是快速探索基于用戶生活場景下的,方便、快捷的家電成套化設計、安裝和服務。這將成為家電企業在智能家居時代搶奪主動權的一個重要“抓手”。
從家電到智能家電,這還是基于產品的功夫和性能升級,似乎要解決家電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問題。但過去3、5年來,家電產品的智能化普及率越來越高,但是很多家電企業并未因為智能化而贏得并激活更多的消費需求,更沒有激活智能化的商業價值。核心原因就在于,對于用戶來說,并不關注智能化的技術,更關注的是家電智能化后能給生活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現實尷尬就在于,對于用戶來說,家電單品的智能化,可以發揮的體驗價值相對有限,頂多就是家電產品的控制方式從過去的“遙控器到手機、智能音箱”,但在相應的產品體驗,以及維修、保養、清洗等一系列增值服務上,卻未能出現突破和驚喜。
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幾年中國家電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屬于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企業熱而市場和消費者卻很冷,最終在市場一度陷入“叫好不叫好座”的泥潭中,最近三年來已經很少有企業,直接將智能作為差異化功能賣點來激活用戶和市場了。
盡管如此,家電企業擁抱IOT時并非無路可走,也并非勢單力薄,還是要沿著“智能化”這條道路,跳出產品技術和概念渲染的競爭泥潭,直接基于用戶生活場景和消費升級的現實,從單一產品的智能化,到生活場景的成套化、模塊化解決方案,讓用戶先在局部體驗到家電成套、一體化帶來的便捷與智能。
從商業模式來看,家電的成套化和一體化銷售,帶來的最大變革,就是企業的議價能力提升。用戶除了關注產品本身的價格外,更關注成套家電的設計、施工、調試安裝和后期的服務;而從目標群體來看,場景化的成套家電銷售不只是針對新裝用戶一類人群,還包括可以更新換代的老用戶群體,幫忙他們在廚房、衛生間,或者客廳、臥室等個別場景,先體驗到智能帶來的智慧生活;從經營轉型上看,從賣單臺的家電,到賣一套的家電,不只是簡單的數量迭加,還包括銷售、推廣和設計、安裝服務能力的疊加。
也就是說,對于眾多家電廠商來說,并不用擔心IOT時代的商業機會和方向在哪里,先從最迫切、最容易轉變的家電成套化銷售、家電的前置營銷,以及家電的全套化設計、安裝和服務轉型開始,快速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