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論壇上,張暉在“物聯網的發展方向和標準化策略”演講中指出,2016年Gartner預測,2018年物聯網連接設備數量可能達到84億,2018年過去以后,經過Statista對連接物聯網設備的統計,2018年真正物聯網連接設備總量已超過了230億。2015年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設備增長非常迅猛。
他指出,隨著連接設備、連接終端越來越多,物聯網采集的數據也越來越多。原來很多情況下,要把物聯網采集的數據通過管道傳送到云端,在云端處理數據,現在物聯網終端與數據的迅猛增長迫使計算處理能力要進一步下沉,而不能只在云端處理。
“這種計算能力的下沉未來會造成一種新的趨勢,那就是計算和處理能力一定要多中心、分布式布局,通過統一的云平臺來處理所有的終端數據在未來物聯網海量的連接中是不可行的。所以,邊緣計算對物聯網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張暉認為,物聯網之所以需要邊緣計算,有六個重要原因:第一是安全,因為很多數據不需要再通過管道傳送到云端;第二是知識產權有保障,很多企業不希望把它的一些工藝數據和知識產權的敏感數據交給不可控的平臺,比如運營商或者其他第三方平臺,而邊緣計算可以在本地部署;第三是延遲低,邊緣計算可以本地化處理數據,消少了時延;第四是增強系統彈性,增加系統魯棒性;第五是可靠性更高;第六是自助性增強。
他介紹,邊緣計算目前主要的發展趨勢是瞄準智能駕駛、智能安防、電信運維等領域,這些領域對于實時性、周期性的數據要求比較高,邊緣計算適合這些場景的需要。有機構預測,2020年將有58億物聯網設備會具備邊緣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