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過程可知,發展初期的物聯網產業鏈只是少數主體之間的合作,沒有形成規模,隨著產業鏈中各主體自發的相互合作,在技術、資源和人才等方面的共享,產業鏈的結構逐漸完善,逐漸壯大,實現了自我生長。這是一個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的自生長過程。
基于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多年來,專家一直在呼吁三網融合。因為,除了給消費者帶來便利、提高使用效率、節省網絡消費成本外,還能節約供應商成本,避免網絡供應平臺的重復建設,提高產業競爭力和供應商效益。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三網融合,既是物聯網產業亟待解決的戰略課題,又是信息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
三網融合的通信網絡將是一個覆蓋全球、功能強大、業務齊全的信息服務網絡,即為全球一體化的綜合寬帶多媒體通信網。而這一網絡結構應是一個統一完整的結合體系,為全球任一地點,采用任何終端的用戶提供綜合的語音、數字、圖像等多種服務。它將是以IP協議為基礎,所有網絡將向以IP為基本協議的分組網統一。因特網的廣泛業務,諸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錄、全球WWW瀏覽,已使因特網成為人們廣為利用的網絡技術,而未來的網絡是集語音、數據文字、圖像視頻于一體的綜合網絡,因特網是實現這一網絡綜合化的基礎,也是實現三網融合的綜合業務平臺。對如何構成高速數據傳輸鏈路IP主干網,已成為當今信息傳輸領域的焦點。
就日本來看,日本目前基本已經實現了三網融合,打破了網絡界限,全面夯實網絡的基礎建設,使各種服務都能以信息網絡切合。日本目前行業現狀是電信、廣電和互聯網仍是各有各的網絡,打破行業壁壘的堅冰是前進的方向。日本的網絡融合進程所面臨的關鍵性難題是相關法律的修訂,目前通信產業與廣電產業歸屬在不同的法律體系管轄,長期以來都是都是各自為政的發展,如今的三網融合的趨勢下,出現的新的業務內容沒有法律進行約束和管轄,這就讓日本的網絡融合出現空白地帶,法律的重新制定修改以經迫在眉睫。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日本的案例不難看出,為達到互聯網互通和共建共享的網絡,必須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締結入網并共享合約。推進網絡融合的國家都不排除要強制執行接入網及網絡基礎設施共享,打破行業壟斷行為。中國的網絡融合也在逐漸深入,但是仍沒有打破行業壟斷,實現共建共享。
我國經過近年的超前規劃和不懈努力,許多城市已基本建成了以光纜為主,衛星、微波、海纜為輔,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網絡智能化為一體的覆蓋全市、通達市區鄉鎮(包括90%以上的村莊)的立體通信網絡,擁有規模龐大、與世界通信科技水平同步的3G、2G、WLAN等網絡體系,可為三網融合提供“天地合一、立體覆蓋”的寬帶服務與網絡支撐。
但是,三網融合的核心是體制創新的問題。如果體制不創新,技術發展得越快、各個工程實施得越快,可能會和我們的目的、目標背道而馳,甚至會形成新的障礙。三網融合的服務融合手段則是體制創新問題。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國廣電不只是要競爭,而且要學習:要認真地研究發展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存在問題的關鍵點,廣電更應該向電信行業學習。電信在10年之內發展成這么大的規模,幾乎接近上萬億的資產,幾千萬的利潤,給國家的GDP和給國家的財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廣電需要把心態和眼界放寬,廣電要向電信一樣進行各種體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