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企業已經把未來的信息化發展戰略確定到了“物聯網”之上。信息革命領域有著15年的周期規律,因此物聯網也被人們看作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絡之后的全球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我們知道物聯網發展的關鍵還是信息化,物聯網就是從信息化到智能化的提升。帶著傳感的標識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網絡系統,通過傳感、識別器和網絡將管理對象連接起來,實現信息感知、識別。而現在的物聯網還是基于現有階段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每一個單位要做一個管理的網絡的時候,是很小,但無數個連接起來的時候規模非常大,未來10到20年,我們傳輸的技術、傳感的技術可能會促生出新的技術。
1、物聯網機遇與挑戰
物聯網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應用的整合成為進一步發展的挑戰。物聯網所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網絡安全。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到了物聯網,通過網絡可能實現對現實世界的攻擊,信息安全和危機處置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第二,對計算機病毒的控制。爆發病毒我們也沒有辦法,只有把電源拔了,損害的是我們的利益。技術做不好,未來對安全威脅是非常大。第三,個人權益保護和相應法律法規的健全問題。如果物聯網越來越多,誰有權利管理?
2、物聯網需要多久能落地?
據美國權威咨詢機構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在中國,物聯網已被正式列為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相關的研發應用有望進入快車道。
按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從概念起源至進入規模發展前期大約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物聯網領域經歷十年研究積累,機遇與挑戰并存,選擇適當的進入領域、選擇適當的切入點是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然而,物聯網的需要多久才能更好更多的得到普及,來自英特爾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敘曾經在記者的采訪中指出,物聯網在國內的具體“落地”時間是很難猜測的,那么,按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來看來看,物聯網的發展是否會需要十年的發展時間?
從現狀來看,中國物聯網產業鏈正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廠商只是實現了小范圍的應用,比如浦東機場的防入侵系統,停車收費系統,及世博會相關的一些應用。同時,現階段物聯網的發展面臨著一些現實的技術難題,因此對物聯網的研究需要從實驗室走向社會、走向日常生活,只有以應用為主導,才能從現有資源出發進行技術攻關。由此可見,物聯網要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