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手術輔助系統或將成為未來疑難手術的標配。業內認為,相比語音識別應用、無人駕駛等領域都可以預見到物聯網的“大爆發”趨勢,物聯網在健康醫療領域前景廣闊。利用物聯網技術,為醫生提供外腦支持,解決“怎樣做”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診斷效率和手術成功率。如過去手術根治率只有5%的肝門部腫瘤,借助物聯網技術,目前已達到70%的根治可能性。目前,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已在多家醫院應用,輔佐醫生完成1000多例疑難病癥。
近日,另一家提供醫學影像分析的企業Airdoc亮相微軟Build2017開發者大會,受到市場關注。據了解,其技術可識別檢測分析眼部、皮膚、腦部、心血管到肺部、骨骼、乳腺等區域,提供臨床決策支持,做醫生的“聽診器”和“資料庫”。此外,業務覆蓋近萬家醫院的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說,百洋與IBM Watson Health(沃森健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后者應用型產品“沃森腫瘤”在中國市場3年的分銷權,幫助醫生為患者提供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醫療解決方案。
對于中國的企業和醫療機構而言,發展醫學物聯網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浙江烏鎮發布的《全球物聯網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物聯網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列世界第二;物聯網領域投資達146筆,列世界第三。
嗅覺靈敏的創新企業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遇。百度醫療大腦在北京發布,成為百度物聯網在醫療領域內的最新成果。浙江大學宣布成立睿醫物聯網研究中心,并得到互聯網醫療平臺微醫集團一億元人民幣的捐贈支持。近日,從事物聯網創新性研究的依圖,完成由高瓴資本集團領投,云鋒基金、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跟投的3.8億元C輪融資。
醫療對于物聯網具有強烈的潛在需求。物聯網將對醫療領域產生顛覆性的改造,長期看有望從技術層面幫助解決國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基層醫療薄弱、醫療成本高企、醫保控費壓力大等問題。目前,全球物聯網+醫療“基礎+技術+應用”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已形成,大公司逐步完善在技術壁壘較高的基礎層和技術層的布局,創業公司扎堆應用層面,形成遍地開花的良好局面。
醫學影像物聯網的演進,第一是提供分析,充當醫生的眼睛去使用;第二為社會廠商提供算法模型,使得影像設備更智能化;第三為影像云提供影像智能分析能力及服務;第四為醫藥研發企業提供藥效分析;第五為保險機構提供影像數據降低它的風險,大數據+物聯網是未來醫療發展的方向。一方面因為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晚,導致之前影像數據不可用;另一方面因為影像智能分析行業存在醫學知識、影像處理、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壁壘,需要一定時間做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