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其物聯網發展的技術戰略也是不同的。歐美重視基礎研究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市場資木健全,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組織和資助物聯網基礎研究,并對重大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給予大力支持,物聯網發展采用的是“領先型”技術戰略。日韓采用“追趕型”物聯網技術戰略,重點加強應用技術研究特別是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政府在技術開發、市場保護等方面發揮強有力的作用。中國則屬于“加工組裝型”物聯網技術戰略,技術開發投入少,以引進技術、資本為主,主要依靠低成木勞動力優勢等。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必將走“追趕型”技術戰略,加快物聯網技術的吸收和自主創新。
在行業應用方面,我國的物聯網的應用是需求為導向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機會結合。雖然各國物聯網應用行業各有側重,總得說來,目前全球物聯網的應用主要從公共服務逐漸向個人服務發展、從軍用服務向商用和民用服務發展,同時以核心技術的開發應用為主,行業分布主要在國防、生產、農業種植、災害監測、醫療衛生、空間和海洋探索等領域。如,歐洲M2M市場比較成熟,在電力、交通以及物流領域發展均衡;日本針對國內特點,有重點地發展了災害防護、移動支付等物聯網業務。同時,國外由電信運營商牽頭,已突破了行業間的縱向壁壘,組織產業鏈上的各個廠商共同建立了新的管理體系、統一接入標準和運營平臺,開發探索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讓物聯網真正成為一種商業驅動力。國內大多是從實驗室出來,真正有商業價值的暫時為數不多,產業主要在公眾業務領域、平安家居、電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監測、智能交通、重要區域防入侵、環保等諸多行業。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物聯卡之家(www.namesmade.com)指出,每一階段物聯網發展的飛躍,必然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信息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機遇,技術創新突破了市場相互分離、各自獨立狀態,產業融合逐漸成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新范式。在物聯網由基礎研發成果向產業生產系統演化過程中,主宰系統演化的是研究開發投入強度,在物聯網產業化進程中重視研究開發與技術創新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研發支出越多,越能推動企業技術創新進展。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促進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從而促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同時,產業結構升級能夠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可以概括為資產結構升級、勞動力結構升級、技術結構升級、產值結構升級四個方面。對結構調整機制包括資本結構、勞動力結構、技術結構和需求結構幾個方面。資本結構是企業中股權資本、債務資本等各種資本在總資本中所占比例及其價值構成,它是確保和擴大企業產出的基礎;勞動力結構越完善,企業擁有高學歷員工是數量越多,越利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改善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是對企業技術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它還對產業結構及經濟發展起導向作用;需求拉動對物聯網企業成長至關重要,只有物聯網企業產品在社會上有需求,物聯網企業發展才有市場空間。
另外,產業系統成長的外在表現是企業擁有合理的組織形式,它對生產效率的高低產生直接影響,高效合理的組織形式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實現有限資源的高效配置。當今市場環境的復雜性需要物聯網企業創新組織形式,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及時改變自身條件來適應它,最終滿足消費者需求。從物聯網企業盈利能力、資產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組織績效和增長能力五個方面對物聯網產業系統組織機制發展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