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網1月15日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寫了本在全球銷售近1000萬冊的書《世界是平的》,這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概念,也因此深入人心。
弗里德曼說,在這個因信息技術而緊密、方便的互聯網時代里,全球市場、勞動力和產品都可以被整個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實現的途徑,就包括服務外包。
服務外包,是跨國公司為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把自己的非核心業務剝離出來,外包給專業服務提供商來完成的商務形式。
打個比方,美國有家會計公司,考慮到當地勞動力成本過高,把它的部分業務進行數據打包,交給杭州一家公司核算。杭州這家公司不用遠赴美國,通過電腦和互聯網,就能在本地完成工作,賺回美元,雙方互惠互利。
這是繼制造業外包后,隨著服務貿易領域拓寬在全球引發的一種新經濟活動。數據統計,制造業外包利潤在5%左右,服務業外包利潤高達25%。
昨天,杭州召開服務外包專題會議。市長蔡奇說:“在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生產要素制約下,杭州經濟發展正面臨轉型。服務外包是培育新型城市經濟形態,打造開放型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增長點的重要載體。
“在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中,杭州不能滿足于做世界的工廠,還要成為世界的辦公室。”
杭州將出臺服務外包三年行動計劃(2008-2010),重點發展軟件開發服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網絡與數字增值業務服務外包和電信增值及運營服務外包。
爭取到2010年,杭州市國際服務外包和軟件業營業收入總額在2007年280億元基礎上翻一番,達到560億元。
人才,是服務外包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
杭州除引進人才外,還計劃聯合各高校和跨國公司,建服務外包培訓中心,自己培養人才。
培訓中心將面向高校、職高相關專業在校生、畢業生,提供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行業所需技能、業務流程等培訓;
或是面向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企業,按需提供員工崗前培訓和專業技能知識更新服務等。
此外,杭州市政府已出臺《關于促進杭州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到2010年,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服務外包發展;服務外包企業年出口軟件50萬美元(含)以上的,將有2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獎勵。作者:王佳佳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