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產業或許將成為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而對于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的中國來講,當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世界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將給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帶來更多機遇。
“中國的軟件服務外包雖然起步晚,但是機會很多。政府已經意識到要把這一產業放到國家戰略中去考慮,目前的政策可以說相當優惠,政府已經把這一產業定位為中國開放經濟的新亮點和自主創新的新渠道。”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副司長林哲瑩在11月22日舉行的“中歐服務外包產業同學會”成立儀式上如是說。
據了解,為加快這一產業的發展,商務部會同信息產業部等有關部委一直在實施“千百十工程”,即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設10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推動100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一定規模的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育1000家取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創造有利條件,全方位承接國際(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實現2010年服務外包出口額在2005年基礎上翻兩番。
林哲瑩透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出臺更為核心的支持政策,包括比現行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更為優惠的稅收政策。同時,在服務外包業的人才培訓及儲備上,國家財政也將給予大力支持。
“對于吸納就業,特別是高素質人才的就業,這一政策會釋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林哲瑩說。預計到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可創造大約100萬個直接和300萬個間接的穩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他同時透露,在商務部即將出臺的政策中,包括設立產業基金,即要通過資本的力量來促進產業的整合。
林哲瑩認為,在世界范圍內,服務外包的份額面臨著重新洗牌,憑借強大的支持、品牌的塑造、企業的努力,中國在這次整合中“危中有機”。“現在來看,熬過1—2年,就會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喜悅。”
IDC大中華區總裁郭昕認為,中國在制造業、生物等領域的技術優勢足以使中國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從空中客車公司放棄與印度外包企業合作而最終選擇中國就能看到我們的優勢所在。
目前,全球服務可實現離岸的市場規模達到4650億美元。到2010年,總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000億美元,而目前僅有10%的服務真正實現了離岸。
郭昕則指出,國內市場服務外包需求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中國的服務外包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充分利用國內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