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一些城市已經看到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潛力。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等20個城市成為國內首批“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例如大連,著力打造軟件服務外包城市,要成為中國的“班加羅爾”。南京、西安、杭州、成都也都在加快服務外包城市的建設。即使是昆山這樣的制造業基地,也在積極進行產業升級,建設金融外包城市。
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國內絕大多數行業都受到影響,而服務外包產業卻似乎是“映日荷花別樣紅”。經濟危機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減少或者控制成本,削減在非主營業務上的開支。作為企業中非核心業務的IT服務、人力資源、辦公、培訓等業務的外包市場逆市起飛。尤其在當前保增長、促就業、優化產業結構的背景下,政府也在積極扶持這個專業技能密集型產業,從財政、稅收、工時制度、人才培訓、融資、電信服務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這種市場的利好因素也傳導到了企業層面。易才和立思辰是人力資源和文件外包領域的佼佼者。金融危機后,他們的業務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繼續保持增長,而且開拓新業務的難度大大降低,很多難啃的業務反而比較容易拿到。金融危機大大縮短了文件外包的市場教育和培育的時間,而易才的商業流程外包業務也因為金融危機而扭虧為盈。
坐在記者面前的李浩確實比想象中還年輕。5年前創辦易才時年僅24歲,還是個人力資源外包領域的門外漢,盡管如今李浩謙虛地說自己在人力資源行業依然談不上很懂,但易才集團在這5年里,從幾個人發展到1400人,為20萬人提供外包服務,這樣的發展速度在行業里還是很少見的。
2002年在智聯招聘擔任總裁助理時,公司決定砍掉人力資源外包業務。這讓李浩看到了創業的機會。于是他與行業經驗豐富的公司副總裁郝永泉籌集資金在2003年創立了智聯易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其實人力資源外包在國內起步很早。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出于安全考慮,在各地設立了對外服務機構,規定駐華使領館、外資代表處的招聘和用工都需要通過外服機構,這種安排催生了早期的人力資源外包公司的勞務派遣業務。
多年來,國內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被外服的老牌國有企業掌控,而外企的人力資源外包業務則多被沛齊、萬寶盛華等外資服務外包公司長期把持。作為人力資源外包行業的后來者,易才要想從這些公司手里搶奪客戶并不容易。
“業務的真正轉折是因為客戶的一個特別要求。”李浩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當時神州數碼向他們提出是否可以提供覆蓋全國范圍的標準化服務,這讓李浩看到了差異化立身的機會。
那時國內很多規模比較大的企業的業務和員工遍布各地,但卻沒有一家人力外包公司可以提供覆蓋全國的服務,因此這些企業不得不費力地與各地的人力資源外包企業合作,服務質量和標準都很不統一,協作效率并不高。這正是神碼提出要求的動因。
當時,易才成立時間并不長,雖然有了一些穩定的業務,但要在全國布點確實有些超乎想象,等于小孩子還沒學會走路就想跑。但是易才還是堅持走出北京市場,在全國20個城市建立服務機構,開始了驚險的擴張之路。
大規模的快速擴張,很快就出現了資金不足,以致2005年曾經出現工資發不出來的窘境,這時他們想到了風險投資。從2006年開始,他們很順利地獲得了兩輪共1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有了充足的資金,易才的全國服務網點迅速擴張到2008年底的100個。易才成為業內少數可以提供全國服務的人力資源外包公司,這也成為他們差異化服務的一個重要形式。基于此,易才這兩年拿到了不少大單,上萬人的大單也不足為奇。 金融危機帶來商機
“人力資源外包的預付交易特點保證了企業普遍具有較好的現金流,而且客戶的黏性比較強,畢竟轉移外包關系對于客戶而言成本比較高。”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瑋說。這是他們當初看好人力資源外包行業,并給易才投資的重要原因。
然而,由于前五年易才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全國網點的建設、員工的招募和技術系統的升級,直到2007年初易才才實現了盈虧平衡。目前,易才服務的人數超過20萬人,神州數碼、聯邦快遞、可口可樂、蒙牛、李寧這樣的跨國和全國性的企業都是易才的客戶。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派遣做出了諸多限制,而且各國對派遣持否定態度,但商業流程外包(BPO)則不受限制。兩年前易才開始摸索應對這一變化的新的業務模式,成立了商業流程外包事業部,把呼叫中心和促銷員管理作為兩個主要的方向。“在派遣和代理的業務中,呼叫中心和促銷的需求量最大最集中,而且不同企業的這些崗位工作也是大同小異,適當的培訓就可以上崗。”
這在當時是個比較創新的業務,易才希望通過自己的招聘、培訓到輸出,為企業提供人才租賃的業務,專門在杭州和西安建立了培訓基地,前期投入比較大。
“我們在這個業務上也走了不少彎路,為了找到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我們發起了‘上山下鄉運動’,到云南、貴州等邊遠省份物色勞動力,本以為這樣可以找到最淳樸和聽話的人,沒想到找到的人剛到了省會就跑掉了一半,到了杭州又少了一半,很多人在半路上不是去看親戚了,就是被別的用工單位拉跑了。”談起當初找人的經歷,李浩認為當時還是比較幼稚的。
例如很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業務,都需要呼叫中心,自建呼叫中心成本比較高,而租賃外包公司的呼叫中心和工作人員可以節省很多成本,還可以靈活選擇用工時間,想用幾個月也可以靈活調整。“企業如果只需要臨時用6個月的時間,支付給我們7個月的勞務報酬就可以租賃這些人員,從總的成本支出考慮還是很劃算的。”李浩說。
金融危機以來,易才的業務需求大大增加了,一些企業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更愿意采用租賃的方式來推動業務發展。“第一年投入很大,建立培訓基地、租賃人員的吃喝住都要管,金融危機以來這項業務竟然開始盈利。”這項“租賃”業務不僅成了易才新的利潤增長點,還為可能發生的政策性風險做了戰略準備。
人力資源外包管理
企業根據需要將某一項或幾項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或職能外包出去,如薪資福利管理、薪資福利數據的獲得、能力評估、人員培訓與發展等。這樣企業把一些重復的、繁瑣的、事務性的工作,不涉及企業秘密的技能性培訓工作,高層次人才招聘的物色工作,社會福利管理等工作外包給專業機構,而對其他一些涉及公司機密的職能依然會由企業內部的HR管理。
立思辰:用20%說動客戶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思辰)副總經理馬黎陽最近手頭有好幾個項目都處于簽單階段。“最近幾個月我們簽單的速度確實比以前快了很多,客戶接受文件外包服務的障礙似乎一下子小了很多。”
之前簽下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這個大客戶,立思辰足足用了一年時間。再往前幾年,要想說服一家企業接受文件外包服務更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很多教育工作。
如今情況正在改變。
在小水池里艱難游泳
2006年時,世界500強企業中的85%都選擇了文件外包服務。隨著跨國公司相繼進入中國,文件外包服務也首先出現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中,主要由施樂等國際外包服務商提供。
清華大學畢業的池燕明1988年就創辦了立思辰,最初做辦公設備代理,從2000年開始拓展國內的文件外包市場。
但當時,業務開拓的很艱難,尤其是本土客戶對打印復印外包缺乏了解,把辦公室里的復印打印等業務外包給一家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全面負責打印復印設備、耗材的維護和管理,他們覺得不放心,而且經常涉及到跨部門管理方法的改變,很麻煩。 “2004年文件外包市場才開始逐漸啟動,尤其是這兩年本土客戶增加的很快,我們也抓住這個契機,迅速的發展了很多本土客戶,一舉發展到市場老二的位置,但和富士施樂還有很大的差距。”馬黎陽說。
文件外包市場雖然規模還有限,但卻是涇渭分明,富士施樂、惠普、理光這樣的外資企業主要服務跨國公司,立思辰這樣的本土民營企業并沒有優勢;而本土客戶,尤其是那些規模較大的國企、科研機構和國家機關卻不傾向找外資公司。而立思辰是行業內唯一具有國家保密局涉密資質的公司,這讓他們拓展本土客戶占據了不少優勢。
金融危機以來,企業更在乎成本的情況下,立思辰告訴對方如果可以降低20%的辦公成本,很多企業愿意嘗試。“我們最近幾個月的業績不降反增,過去三年我們的業績增長平均超過50%,今年預計還會保持快速增長。”董事長池燕明表示。
客戶需要的是文件,不是打印機
北京美加學校(化名)的IT中心主任托德想起兩年前的那次“糾紛”還心有余悸。
在這所上千名外國學生的“貴族”學校里,曾經有數十臺復印打印設備免費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頻繁地使用打印機和復印機,一年的紙張消耗量達數百萬張,讓學校逐漸感到負擔難以承受。
2006年立思辰找到了美加學校,情況發生了變化。“立思辰的文件外包模式改變了學校的復印打印管理,也解決了校方的難題。”托德說。
立思辰接受外包業務后,會到客戶企業對設備進行調研,了解設備使用存在的問題和員工的需求,然后進行設備優化,淘汰效能低、使用成本高的設備,更換為高效能的設備;然后是安裝必要的文件管理軟件,優化文件管理流程,例如安裝文件輸出計費系統,導入額度管理,降低文件輸出量;接下來就是整套系統的接管,從設備的管理、耗材的更新,到保養維修等全面進行管理。由于是專業化管理,設備的故障率會降低80%以上,而企業節約的文件處理成本往往超過20%.
立思辰和美加學校合作后,學校將所有的文件設備的所有權以轉讓的方式歸入立思辰名下,進行必要的更換后再以租賃的方式由美加學校使用,立思辰按照師生的使用習慣對設備進行重新部署,并接手運營、耗材更換、維修保養。立思辰在每臺設備上加裝了刷卡計費器,精確統計每個學生打印復印的頁數。現在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給每個學生的卡里打入250元,一旦超出這個限額,費用需要學生自己支付。這樣一來,學校降低了成本,學生也懂得了節約,家長也表示接受。據統計,如今全國一半的外國人學校都引進了立思辰的這套文件外包服務。
并不是出租機器這么簡單
在馬黎陽看來,文件外包服務的進入門檻并不低,目前國內企業中只有立思辰提供的是全面的文件外包解決方案,而其他國內企業多數還是停留在出租復印機、辦公維修外包這些簡單的業務。“做好服務外包需要有很強的服務資源的管理能力。”
大企業一般對服務品質有很高的要求,出了故障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恢復,這就需要外包服務企業具備很強的技術維修能力;此外,如何對服務資源的合理調配也很重要。這其中學問很大,需要將耗材、零件的全面供應、人員的調配、呼叫中心、客服預警系統,整體結合起來進行管理,使其最大化的發揮作用,提高效率,控制成本。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是立思辰比較大的客戶。根據國航的需要,他們長期派駐近10人規模的服務團隊駐場服務。在專業化的服務中,設備的故障率、宕機率降低。“在專業的外包服務中,我們可以提前更換零件,盡量做到零故障運行。” 馬黎陽說。
就打印復印而言,設備的購置成本往往只占總體擁有成本(TCO)的小部分,如果后期使用不合理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很多企業卻渾然不覺。專業的文件外包服務就是要幫助企業減少這部分浪費。
如今,本土的文件外包市場已經啟動,本土客戶接受度明顯提高,立思辰卻又開始為找不到合適的人而擔憂。“這個領域需要專業的人才,短期內找到合適的人并不容易,作為一家知名度還不高的民營企業,我們在吸引人才方面沒辦法和外企相比。”馬黎陽顯得有些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