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通知自己的領導也就是各省省長和各個城市的市長們,我王岐山盯上外包這件事了。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都要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我們要當仁不讓。”今年2月,在全國服務外包工作座談會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鏗鏘有力地表示。同樣在那次會議上,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深圳、廣州、武漢、哈爾濱、成都、南京、西安、濟南、杭州、合肥、南昌、長沙、大慶、蘇州、無錫20個城市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在這些城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整體發展。
外包“國家隊”
這是中國外包“國家隊”第一次大規模亮相,也是第一次將發展外包行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目前,印度已經占據了全球外包40%以上的份額,特別是在以歐美為發包地的市場上占據了統治地位。
短期來看,其他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動搖印度在外包領域的領先優勢。當然,中國的潛力不容忽視:同樣豐富的人力資源,同樣足夠聰明的大腦。甚至擁有印度沒有的:印度的網絡環境和基礎設施相當糟糕,而我國的網絡設施甚至比一些歐美國家都好。
那么,怎樣才有可能追趕上印度,直至超越他們?根源也許還要學習我國在IT制造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一步一個腳印。首先,要鞏固好自己的根據地,發掘國內企業的外包需求,把國內市場做起來。同時,還要繼續鞏固在對日外包上的競爭,這才是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優勢和特色。然后,再考慮在適當的時候進軍歐美市場。看看我們的華為、聯想,其實不都是這么過來的?
當然,我國的外包企業與印度同行們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東軟在國內的外包企業中規模最大,可是東軟2008年一年的營收也不過37億人民幣,而印度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外包企業就有10家以上。
幸運的是,縮小與印度企業差距的機會之窗突然打開:今年初,印度第四大外包公司薩蒂揚造假賬東窗事發,使得印度外包業的信譽遭受到了嚴重打擊,已經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取消了給薩蒂揚等印度公司的訂單。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次機會順勢而上,中印在外包領域的實力對比就有可能發生根本變化。賽迪顧問也預計,到2012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將占據全球市場8.4%的份額。
遍地開花
根據印度的經驗,最后成氣候的外包城市也無非是班加羅爾、金奈、普內、海德拉巴幾個城市,因此國內外包城市爭搶人才和政策優勢的行動從未停止,并且愈演愈烈。
大連
國內大多數城市的軟件服務外包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人才荒”。2007年北京軟件行業人才缺口達5萬,上海軟件人才缺口達10萬。
雖然外包從業人員已達6萬多人,并在近幾年扶持建立了東軟信息學院等一批人才培訓機構,軟件外包領軍城市大連的人才缺口依然是沉甸甸的痛:預計五年后大連對外包人才的需求將達到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4萬。
今年3月,大連高新區與安博教育集團簽署協議,聯合建設安博(大連)軟件與服務外包實訓基地項目。根據規劃,今后3~5年內,大連實訓基地將建成國內專業化的園區型IT實訓基地,為大連高新區軟件和服務外包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撐。實訓基地園區分為企業區、實訓區、生活區和人才會展中心四大類完整功能區,在園區內開展IT人才實訓、定單培養、國際國內高級項目經理培訓等業務。2010年初園區建成后,建筑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每年將為大連輸送2萬余名合格IT專業人才。
“訂單充裕,人才缺乏”。中國市場每年至少存在50萬軟件人才的巨大缺口,而且這個缺口還在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軟件服務外包業“人才荒”已成為一種全國性趨勢。
西安
西安是首批“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但“人才問題”同樣成為制約西安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瓶頸”。2009年4月,西安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成立,在西安高新區軟件園設立實訓基地。著力培養項目經理、“橋梁工程師”、軟件技術工程師、服務外包基礎性操作員等各類人才。預計學院初期每年培養1萬人次,中遠期年培養規模達到1.5~2萬人次,成為西部外包人才搖籃。
揚州
4月,國內首家采用了“呼叫行業協會”制定的“綠色呼叫”標準的揚州呼叫數據產業基地亮相“中國聲谷”。“中國聲谷”是江蘇省信息產業廳與揚州市政府聯手打造的省級信息服務業基地,于2007年4月21日正式揭牌。占地2.52平方公里,總投資50億元,是國內首個專業定位于呼叫中心和數據服務產業的園區。基地充分利用揚州作為上海“前店后坊”、南京一小時都市圈的區位優勢和在長三角中的成本優勢,利用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形成“成本洼地”優勢。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基地采用了“產業社區”和“商務公園”聯合的生態型開發,傳承了揚州作為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城市的獨特魅力。
無錫
“太湖藍藻事件對無錫觸動很大,產業升級成了我們重頭工作。”無錫市對外貿易局局長吳峰楓表示,無錫市政府2007年提出服務外包戰略發展規劃,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和指導無錫未來10~13年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據市長助理倪斌介紹,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與上海和南京毗鄰的區位優勢以及成本優勢,成為國際知名公司、研發機構在此布局的重要基地城市。目前,72家世界500強落戶無錫,共興辦企業137家,其中多數為外包業務。無錫計劃撥出15億元資金來推動此項產業升級。并確定未來幾年打造出“兩基地一中心”的目標,即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對日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上海服務外包承接中心。
成都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招標,而是一次對重慶發展意義重大的行動。”備受關注的重慶軟件外包招標引來了愛奇高(IDC)、畢博、安永、惠普、賽迪顧問、科爾尼等七家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重慶市信息產業局局長沐華平在開標會上表示,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給傳統產業帶來沖擊的大形勢,重慶要保持高速發展必須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而軟件外包是極具活力的產業,因此,在未來幾年內,重慶將軟件外包產業作為戰略產業,將獲得市政府各級領導的全力支持。此次招標的標的——《重慶市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是重慶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藍圖,最終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成為該項目的中標單位。“邀請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參與編制工作,有利于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這一規劃。希望規劃能夠讓重慶軟件外包產業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更快發展,朝著中國軟件外包前沿城市和中國在岸外包引擎的目標前進。”沐華平表示。
脫胎換骨
在中國外包產業四處布點、遍地開花的同時,印度外包正經歷著脫胎換骨式的產業整合。
“從營業收入看,我們已經是印度第三大IT服務公司了。”HCL Axon 公司亞太、中東及日本地區總經理 Brian E. Pereira頗為自豪地說道。
去年12月15日,在擊敗了另一家印度IT服務巨頭Infosys之后,印度HCL科技有限公司最終以4.4億英鎊的全現金出價收購了英國咨詢服務公司Axon,這也是印度IT服務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
Axon公司最早由德國SAP公司在英國的高級經理創立,在SAP軟件的咨詢、實施和服務方面有著非常的實力。收購完成之后,Axon仍然會保持獨立運營,HCL科技有限公司中負責SAP服務的1800多名咨詢顧問也會加入這個部門,從而使得整個SAP業務團隊的人數達到4500人,躍居全球第一,這也嚴重威脅到了英國Logica、美國德勤、法國凱捷等老牌SAP軟件咨詢服務公司的地位了。
“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是加緊研發SAP實施的工具、人員的培訓和測試的方法。當這些東西出來之后,我們相信能夠將SAP實施的總體價格拉到一個更加合理的程度。”Brian話中帶著機鋒。
這是一筆很大的生意:業內人士估計,全球SAP實施市場的規模有270億美元之巨,其中適合外包的規模至少有73億美元。這也是一筆利潤豐厚的生意:之前在歐美發達國家,每實施1美元SAP軟件,用戶需要支付的咨詢服務費用竟然高達5美元。
如今,印度人也開始進入高利潤的咨詢服務外包領域,他們不僅會拉低這些業務的利潤水平,還將蠶食此前小日子一直過得不錯的歐美咨詢公司的訂單。與歐美同行相比,他們顯然更具備低成本交付的能力。例如,在HCL Axon公司4500名SAP實施顧問的后面,還有超過6萬人的服務交付隊伍分布在印度、馬來西亞等低成本地區。
機會來臨
金融危機給了以外包為主的印度IT服務公司沉重的打擊,第四大IT服務公司薩蒂揚的假賬風波更是讓整個印度外包產業蒙上了陰影。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也給了他們很好的機會:他們可以通過收購同樣陷入了困境的歐美同行進入利潤更加豐厚的高端市場。就在去年7月,HCL還收購了從事BPO外包的英國Liberata公司的人壽和保險金業務部門。通過英國這扇大門,整個歐洲的高端IT服務市場已經向HCL打開,此前一直在印度居于二線的HCL也獲得了與TCS、Infosys等一線大佬平起平坐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些已經登門入室的印度公司將會集體向埃森哲、德勤等歐美老牌的咨詢服務公司發起新的挑戰。
麥肯錫倫敦分公司資深董事兼全球商業技術咨詢業務總裁他透露,截止2005年年底,全球已經實現了400億美元市場規模。他表示,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IT服務外包和離岸服務的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在全球財富位居前1000位的公司中,有95%的公司都采取了離岸外包。”
“今后幾年,歐美有一些以前簽的很大的外包合同都要到期需要重新簽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HCL Axon 公司亞太、中東及日本地區總經理 Brian E. Pereira認為,今后幾年全球外包供應商的數量還會繼續減少。
中國要在這場關乎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收購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也是個很好的時機:由于金融危機,歐美資本市場普遍不景氣,這個時候賣方的要價也不會太高。去年10月,另一家印度IT服務公司TCS就以5.05億美元的“合理價格”收購了自顧不暇的花旗集團旗下從事BPO業務的花旗全球服務有限公司。
眼前的一個例子就是2008年以139億美元并購EDS的惠普。2009第一財季其服務業務(HPS)收入年同比增長了116%,達到87億美元;技術服務的收入持平;IT優化、應用服務和BPO收入分別為39億美元、16億美元、7.43億美元。惠普服務業務的運營利潤達到創記錄的11億美元,占收入的12.8%,去年同期的運營利潤為4.99億美元,占收入的12.3%。
惠普EDS亞太及日本地區運輸業務副總裁Adam Roark表示,越是金融危機、經濟低迷,國際企業為了降低自身營運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就越要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這就給外包服務行業帶來了發展契機。“目前全球軟件外包業務的承攬企業主要來自印度、中國、東歐國家,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卻還不足5%。但是這種狀況正在悄然改變:一些國外大型外包服務企業受到金融危機沖擊,財務狀況出現問題,開始出現客戶流失;同時,歐美客戶出于對敏感地區安全狀況的擔心,也在把信任的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中國。”
Adam表示,所有這些,不僅為惠普在中國繼續大力發展IT服務外包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會有利于更多的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做大做強,掀起國內IT服務需求的新浪潮。
中國外包企業也正在急切地拓展海外市場。過去幾年里,中軟國際、文思創新、軟通動力、博彥科技等國內領先的外包企業已經通過小規模的海外并購,在國外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未來,他們也許還會更加頻繁地運用這種手段。越是形勢不好的時候,也許越是需要實施大膽的進攻策略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