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需要科學人才。唯有贏得人才,方能決勝未來。 16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正確處理發展是第一要務”與人才是第一資源”的關系,實現產業集聚人才與人才引領產業的互動循環,為加速開發建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動力源(600405,股吧)泉。
面向全球視野,搶占人才引進制高點”。園區充分發揮海外招聘、異地招聘、校園招聘三大品牌”效應,互動開展產業招商與人才招聘,累計吸納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近2萬名,外籍人才500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2200多名,其中1/4為創業人才,創辦海歸”企業200多家,占蘇州全市50%。 2007年開始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已評選扶持領軍項目、孵化項目和成長項目97個,全區入圍國家重大專項120多個,擁有院士創業團隊8個,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國家海外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等國家級人才團隊34個,入選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6人,占全省8%,入選姑蘇領軍人才41人,占蘇州全市60%,大專以上人才總量保持國家級開發區首位。
緊扣產業發展,打造人才培養主陣地”。為適應先進制造業發展,早在1997年,園區就借鑒德國職業教育思想,按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模式和管理軟件,建起培養外企灰領”的西點軍校——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中國最成功、江蘇規模最大的職教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幾乎達100%。為滿足科技跨越和服務業倍增對人才的需求, 2003年起,園區選擇美麗的獨墅湖畔,采用資源共享形式,專門建設一個以培養研究生為重點的高等教育區”,統一投建圖書館、體育館、影劇院等各類公用基礎設施,實行師資互聘、科研互助、優勢互補,已吸引14家高校4萬多學生進駐。 2009年又率先建起全國首家服務外包職業學院,不斷滿足園區對軟件及服務外包等緊缺型專業人才需求。同時在全國十多所重點高校設立蘇州工業園區獎學金”,建立完善覆蓋各重點大學、職業院校的人才網絡,為園區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聚焦企業渴求,建設人才提升加油站”。在協調推進園區工委中心組學習和干部教育菜單式”選學講座的同時,按照鼓勵企業加強員工帶薪培訓,為未來發展充電蓄能”的要求,全力推動各類產業培訓。園區培訓中心重點圍繞企業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領軍人才需要,發揮培訓協調理事會、培訓行業協會和培訓經理人俱樂部職能,建立四大公共實訓基地, 2009年完成產業類人才培訓達3.5萬人次。國際科技園專門承辦中華文化專題系列講座,讓更多的動漫企業員工近距離了解中華文化,吸收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動漫作品創作。獨墅湖圖書館開展德魯克管理思想普及項目,舉辦德魯克大講堂”、德魯克之窗”,開展法律專題講座”、信息素養系列培訓”,并依托湖畔英語新天地”,吸引廣大企事業單位英語愛好者踴躍參與。
優化服務環境,營造人才集聚磁力場”。針對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實施涵蓋安家補貼、薪酬補貼、子女入學、公積金不封頂等多方面優惠政策,特別針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特點,整合資源,設立一站式海歸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在金融、項目申報、政策咨詢、稅收、社保、住房、出入境、戶籍管理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在國內首創優租房模式,提供不同套型的適合單人和家庭直接拎包入住的優質人才公寓,公寓租金比市場租金低約1/3,并可使用園區公積金直接繳納。同時積極開展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博士聯誼會等高層次人才組織活動,搭建交流平臺,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對園區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