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期間,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服務外包行業的代表企業,公司總裁劉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服務外包企業不僅做低端業務,還要不斷向高端市場發展,增加附加價值,只有這樣,才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出路。
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軍
主持人(丁常彥):2008年,金融危機對于全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軟件外包產業也不例外,自金融危機以來,大連華信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應對危機的影響?
劉軍:金融危機對華信的影響確實非常大,因為我們的業務來自于全國各地,也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是來自于日本地區。由于這些發達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因此大連華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公司從1996年成立以來一直到2008年,每年的增長速度都不低于30%,公司員工也從幾十個人發展到近4000人。但是2009年公司的增長大大降速,增長率已經不足10%,公司人數也沒有增長。
不過,金融危機是一種危機,對于我們這種習慣于高速成長的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機遇,我們開始加強團隊管理,并對現有人員進行培養,在方方面面做一個全面梳理,這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經的階段。
在具體采取的措施上,我們首先加大了市場開發的力度,并加大了研發的投入,同時,對原有的人也進行了一些篩選,因為實際上有很多員工并不完全適合從事軟件行業的工作。
主持人:大連華信今年年初在大連建立新的軟件園,同時也在于其他公司進行合作,這些舉措對于公司的發展,意義何在?
劉軍:大連華信的定位并沒有改變,雖然短時間內我們的增長速度已經趨緩,但是我們今后還要加大力度發展。在新建的軟件園中,我們的目標是能容納7000人,軟件園二期則是要容納10000人,這個目標并沒有改變。至于資本層面的變化,則是公司的正常轉變,目前,對于大連華信而言,華信的最大投資者還是公司的員工,他們共同持有了公司60%的股份。在其他股份的轉讓過程中,我們也在尋找一些對公司有幫助的投資者。
主持人:華信作為服務外包的領導型企業,未來的公司發展有什么具體的規劃,是深入行業的應用還是擴展國際業務?
劉軍:大連華信在成立之初的幾年,主要做國內業務,但隨著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的增長,我們擴大了對日本市場的出口。但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我們兩個市場都在抓,至于國內和國外市場的比例,我們則是重點關注市場的變化,投入收益更高的市場,當國際市場受到影響時,我們就把國內的業務加大。
華信會兩個市場一起發展,同時,我們也在推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隨時從初期創業的軟件編碼,現在已經延伸到軟件外包領域更高層次的發展,我們要把主要的業務向高端發展。此外,就是還要向服務領域發展,以便企業業務能夠覆蓋軟件系統的全生命周期。
主持人:從行業角度,您認為中國軟件外包產業要想繼續高速增長需要突破哪些難題?您對同行的企業有什么建議?
劉軍:國內服務外包市場將會增長迅速,因為許多軟件企業在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都在非常努力的開拓國內市場。另外,還需要整個社會和產業認同軟件的價值,要不然,這些軟件企業的收益性將更差。首先,需要用戶更多地看到軟件和服務的價值,需求越多,要求也越高,從客戶的角度才可能會更多的感受到軟件帶來的改變。對于軟件企業自身來說,還要強調創新,并提供更多的產品,但軟件企業的創新和開發還需要和實際需求相結合。
對于國際市場而言,雖然受到了金融危機有的影響,但市場的需求并沒有改變,很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軟件產業需求都在增長,無論是日本還是歐美都是如此。此外,我們要不僅做低端業務,還要不斷向高端市場發展,增加附加價值,只有這樣,才是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出路。
主持人:您對于大連市軟件外包產業的氛圍怎樣評價?
劉軍:大連華信集團1996年成立,1998年,大連市委市政府將發展軟件產業作為發展重點,這樣一來,企業享受到了很好的政策和投資環境,無論是招商、國際市場開拓,還是人才培養以及技術創新,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也是我們今后要立足與大連的一個原因,我們一方面將大連作為我們的總部來發展,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也會向全球領域發展。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