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服務外包行業的利潤雖有增幅,但速度相對以往而言,幅度較為緩慢。然而,可喜的是,各個企業一方面在節省成本,減少開支,同時為尋找新的價值洼地,拓展新興的行業時,金融服務外包在其中脫穎而出,有了明顯的改變。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榮燦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08億美元,同比增長54%。在出口增長放緩的形勢下,服務外包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不過數據顯示,中國的服務外包仍然落后于印度。
李榮燦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出口的增速明顯放緩,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只增長了7.4%,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服務外包產業則保持著旺盛的生產活力,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根據初步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308億美元,同比增長54%。其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合同資金金額213億美元,同比增長46.5%。
但是,中國服務外包市場規模仍遠遠不及全球水平。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世和表示,盡管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113.3萬億元,10年增長478%,但同比之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僅僅只有150億元,僅占全球金融服務外包市場份額(1.2萬億美元)的0.2%。
除此以外,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到323.9億美元,同比增長63.6%;市場份額雖然比上一年提高了6.3個百分點,但仍然僅占據全球的23.2%。而與此同時,印度則是全球外包服務市場的主力,占據全球市場份額一半以上。據悉,2010年,印度整個服務外包行業總業務量達到700多億美元,其全球市場份額由2009年的51%增長至55%。
對此,"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健康發展須根植于金融改革,國際化、市場化、系統化是其3個方向。目前我國銀行的利潤太高,主要是靠國家政策、兩率差的支持,這實際上就壓縮了實體經濟企業的盈利。"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表示,金融改革的市場化要增加市場主體的參與。
然而,值得高興的是,"目前眾多國內金融企業已經從未來的金融業市場化格局出發,從戰略上思考自身的外包策略并付諸實踐,開展精細化運作,以求集中資源于主營業務,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云計算、移動互聯、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技術革命,推動了金融行業資源整合與金融服務創新的步伐。"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告訴記者。
蘇州市市長周乃翔介紹,去年蘇州服務外包離岸業務總量占江蘇近30%、占全國8.5%,其中金融服務外包迅速成長,已具有較為完善的產業環境、日益清晰的產業形態和不斷健全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