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以挑戰與變革”為主題的第三屆鄭州服務外包創新大會在河南外包產業園舉行,探討新常態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共商服務外包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之道。
中國已成為服務外包大國”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中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的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854.5億美元和615億美元,同比增長16.4%和12.8%。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的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564.7億美元和409.7億美元,各增長17.2%和10.5%。
2013年發布的《中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明確提出,到十二五”末,服務外包產業規模達到850億美元目標。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鋼表示,去年我國執行金額已超810億美元,今年完全可能超額完成目標。如果按10.5%的增速,大概能接近890億美元。中國現已成為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接包大國。”
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正外部性。目前該行業吸納了600多萬就業人口,其中80%是大中專畢業生,利于未來持續拓展就業渠道和推進城市化進程。此外,服務外包產業對現代服務業起到了引擎作用,是外貿和外資的新增長點,也是行業創新、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新驅動力。
離服務外包強國”有多遠?
今年發布的《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從規模、結構、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對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商務部正在打造服務外包競爭力提升”工程,力爭十三五”期間提升服務外包的國際競爭力。再加上一帶一路”、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推進,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副部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谷永江認為,中國現已進入服務外包的黃金發展時期。”
機會多,挑戰也不少。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勞動力成本上漲和老齡化加劇使中國現在人口紅利消失,服務外包產業一貫依賴的勞動力優勢隨之喪失;過去高耗能的粗放增長已不能適應新常態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缺少核心技術的中低端中國制造”亟須向中高端轉變。
從事IT系統和軟件外包的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修斯肯告訴記者,中國人生活水平和工資的提高使勞動力成本上升,公司迫切需要從依靠低成本人力轉變到創新產品方案。”
創新之路在何方?
服務外包產業的其中一條創新之路是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服務”。天津鼎韜服務外包有限公司CEO齊海濤稱現在為服務外包3.0時代”。他介紹道,IT的出現催生了服務外包,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離岸外包,現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將給服務外包帶來新的運營、交付和產業模式。
如今,服務外包的核心驅動力從政策轉為創新,市場目標從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轉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人工服務減少,人工智能服務增多,要抓住創新主題。”齊海濤說,服務外包的發展機會在新興國家,‘一帶一路’國家今年上半年市場成長率近30%。”
軟通動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方發和認為,服務外包企業應通過提出解決方案、創新產品來改變與客戶的關系,從過去的甲乙方關系變為合作伙伴關系,從賣勞力賣人頭轉為用技術和平臺來賺錢。”
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靖表示,除了全球布局外,開拓服務外包在岸市場,將業務向國內二三線城市轉移,專注于專業化服務,可以降低成本。總之,每個企業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據此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