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在日益深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苗圩部長表示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的群體突破,催生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制造業的新模式、新業態,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軟件定義成為信息化發展的新標志、新特征,為經濟發展不斷的注入新動能,驅動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信息消費擴大升級,智慧社會的加速到來。伴隨著軟件技術加速向云化、平臺化、服務化方向的演進,全球的軟件產業正在培育形成開放創新的生態,世界主要國家都把發展軟件產業作為構筑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支點,狠抓、搶抓發展的主導權。
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運行態勢良好
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和效益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18年底,規模以上企業3.78萬家,累計完成業務收入63061億元,同比增長14.2%;實現利潤總額8079億元,同比增長9.7%;實現出口554.5億美元,同比增長0.8%;全行業從業人數643萬人,比上年增加25萬人,同比增長4.2%。
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步伐加快,結構持續調整優化,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服務和支撐兩個強國建設能力顯著增強,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發展、智慧社會演進的重要驅動力量。軟件服務外包市場已成為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軟件外包業務占軟件業務總收入的20%以上,據估計2018年我國軟件外包產業規模約1.26萬億。近年來,我國軟件服務外包市場在國家優惠財稅重點政策支持下,整體上增長非常快速,近十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
發達地區仍是我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的集聚區
我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隨著服務外包產業的支持政策向全國推廣普惠,中西部地區增長較快。2018年,北京和江蘇兩地軟件產業過萬億,兩個地區的軟件產業規模占據了全國的30%以上,發達地區仍將是我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的主要集聚區。再以離岸外包為例,2018年,我國東部地區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5102.9億元,同比增長9.5%,在全國的占比為87.2%;中西部地區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541.6億元,同比增長21.3%,增速遠高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仍保持離岸服務外包主要承接地優勢,中西部地區后發追趕態勢明顯,產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隨著成都、貴陽、重慶、西安、鄭州等地信息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中西部地區軟件服務外包能力也不斷提升。
我國離岸軟件服務外包市場較為低迷
我國離岸軟件外包業務受貿易戰、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增長較緩慢,2018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出口554.5億美元,同比增長0.8%。
我國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從業人員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我國服務外包從業企業達到40941家,從業人員共1068.9萬人,服務外包產業吸納大學生就業數量逐年增長,對穩定大學生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2018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643萬人,比上年增加25萬人,同比增長4.2%。從事軟件服務外包的人員約占全國從業人數的30%以上,至少約200萬人。
從業務構成來看,隨著服務商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其業務從最初的軟件代碼編寫、軟件測試等低端、低附加值業務,逐步向行業應用開發、產品研發、咨詢服務、解決方案等轉移。
2019年,全球貿易摩擦常態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貿易和投資增長放緩及利率上升將削弱經濟增長勢頭。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賦予了軟件服務外包新的內核,軟件服務外包從“成本節約”走向“價值創造”,軟件服務外包正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路徑。2019年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將進一步打開,在“中國制造”、“中國服務”對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軟件服務外包將迎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