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聽到跨界,是從買車開始。
跨界車就好比混血兒,既不是傳統的普通轎車,也不是真正的SUV,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有著傳統轎車的舒適,又有著大空間。適合中國家庭生活工作多面的車型。移動互聯網和傳統工業的跨界,卻遠遠不是混血的概念。
我的理解,移動互聯網才剛剛開始,有人說互聯網是第三次工業革命,而移動互聯網將把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經濟的跨界。
1.跨界推動數據大爆炸
移動互聯網產生的數據要比PC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要豐富得多,音頻、視頻、照片、文本、地理信息等讓傳統行業跨界成為可能。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智能終端。數據無處不在,數據的采集者無處不在,4G解決數據傳輸,云計算解決存儲。
據2013年12月的相關報道:加拿帝國商業銀行預測,信息增長在未來10年將增加50倍;市場研究公司IDC也同樣預測,在2009年至2020年間數據量將有44倍的增長,而在這次大增長中,移動、社交、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并推動這些數據的大爆炸。
2.云計算為跨界提供數據存儲
美國聯邦政府于2011年發布了《聯邦云計算戰略》。20年前,互聯網引領了信息產業新的商業模式;5年前,云計算概念的提出,迎來了重塑產業格局的開端。
美國政府在云計算發展的關鍵節點,以出臺國家戰略的方式明確了云計算的概念、發展模式以及標準制定,全面勾畫了美國政府推進云計算發展的路線圖以及管理架構,確立了美國在云計算發展中的領頭羊地位,展現了美國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先導地位和強勁的競爭力。
云計算已經成為美國國家戰略,為什么?
回答:誰得到更多的數據,誰就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霸主。數據的戰略意義太重要了。而各行各業的數據越來越云化,個人的消費數據分析、企業的統計分析,甚至國家政策決策等都將依賴于云。
3.金融和微信的跨界
簡單打個比方,金融為什么喜歡互聯網?因為,中國急需一個全面的數據平臺,可以(有權限)得到個人、企業的消費數據、征信數據,而馬云可以,馬化騰可以。互聯網金融中借貸的行為全部依賴于數據,兩馬實際上都可能掌握。
騰訊公司的微信數據、QQ數據的潛能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如果讓其發揚光大,消費數據尤其重要,這就是騰訊為什么把微信支付作為企業級戰略的原因。
之前我寫《忘掉理財通,買騰訊股票》文章,是有一定道理的,當微信支付一家獨大,騰訊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個人(消費)數據的擁有者,消費數據的大量積累會讓騰訊的股值翻上10倍。
而2014年的互聯網金融才只是嬰兒,余額寶、理財通是最低級的互聯網金融方式。未來是重建金融格局的時代,大平臺+眾多小而美將成為金融業的未來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