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勃興,傳統的聯絡中心/呼叫中心何去何從?企業用戶和廠商都在進行各自的探索。作為聯絡中心的全球領導廠商, Avaya認為,聯絡中心的定位和建設方式面臨重構,而全媒體將成為異常鮮明的特色。成功的全媒體聯絡中心,不但將大大增加客戶的粘性,以及客戶與企業的Engagement - 或曰參與度和互動程度,也將推動聯絡中心自身角色的轉型,從而使聯絡中心發展進入嶄新的階段。
系列文章之一:
全媒體聯絡中心的興起以及價值解讀
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正在迅速興起并占領了人們的碎片時間。截止2014年8月14日,QQ月活躍賬戶數8.29億,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4.38億。如何通過社會化媒體,為日益移動化的用戶提供服務,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大課題。
招行、南航等新企業率先上線微信客服,各行各業紛紛跟進,希望在微信這一極為重要的移動互聯網入口處立塊自己的招牌。微信客服成為2014年呼叫中心行業最熱點的話題之一。
此外,2014年還看到另外一個領域--銀行視頻柜員(VTM)的近乎爆發性的增長。很多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都構建了全新的vBank視頻渠道,以緩解網點運營成本,提升用戶服務體驗。 VTM之外,視頻作為重要的服務渠道,開始在智慧城市、電力、保險等多個行業拓展開來,成為客戶自助服務和輕型營業廳必不可少的一個渠道。
在計算機和網絡的世界里,文本、視頻、語音是最基本的人際交互元素。2014年之前,客戶服務渠道以語音為主,文本渠道和視頻渠道僅僅是補充。2014年,文本渠道(含社會化媒體)和視頻渠道興起,客戶聯絡渠道上,三大元素風云際會,全媒體聯絡中心的建設迫在眉睫。
然而,全媒體聯絡中心的建設遠非水到渠成那么簡單,而全媒體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全媒體就是微信客服,有人說全媒體是統一排隊、統一路由、統一報表、統一質檢,有人說全媒體是社會化媒體營銷工具。
到底全媒體是什么?它的價值又在哪里?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國外一家電力公司的管理層非常重視客戶服務和用戶體驗,在接觸用戶的每個環節設定了嚴格的KPI考核指標。然而,最終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用戶的滿意度并沒有得到提高,而且在逐年下降。60%的老用戶在搬家以后,都選擇了其他電力公司提供服務。
公司管理層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管理層把一個標準的用戶搬遷流程在公司作戰室繪制出來,并邀請流程環節中的每個人(包括給用戶安裝新電表的一線人員和呼叫中心的客服代表)參與會議。
經過流程的梳理,大家發現一個標準的用戶搬遷流程中,電力公司與用戶的接觸點一共有19個。每個觸電,電力公司的員工都完成的非常出色。然而,觸點與觸點之間沒有整合和過度。用戶搬遷的請求并沒有以一個用戶、一個需求的形式貫穿電力公司的整個服務流程。用戶感覺和好幾個電力公司在打交道;而電力公司感覺收到個幾十個客戶請求,但是不知道來自于同一個客戶。

國內一家在線旅游服務提供商A也有類似的經歷。這家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在線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t)入口,和大量的機票代理商、垂直行業供應商合作,并從技術層面上實現了通過網絡預定合作商戶的產品。
然而,隨著業務平臺的快速擴張,服務發生了斷層。用戶訂票后,并不能直接通過A獲得相關服務。發現問題后,A快速打通了服務渠道,把客服平臺和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客服平臺整合。用戶撥打A的服務電話,可以直接得到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服務。
就國內的微信客服而言,與原有呼叫中心的整合也普遍存在問題。用戶在微信客戶的互動歷史和數據,無法有效與其他渠道整合,從而影響用戶的體驗,企業也無法在業務創新層面有更深的挖掘。
通過這些事例,我們可以看到,所謂全媒體聯絡中心,并非僅僅擁有多個渠道,也不是微信客服,也不是技術上實現統一路由、統一排隊、統一報表和統一質檢,更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化媒體的營銷工具。
那么, 如何理解全媒體?
所謂全媒體,全代表全渠道接入、全觸點服務、全業務辦理。
- 全渠道接入:語音、視頻、文本(含所有主流社會化媒體以及特定行業的專業渠道)三大元素的統一接入能力,以及接入之后,不同渠道之間的渠道協同能力,比如銀行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做業務預約,然后通過VTM做業務辦理。
- 全觸點服務:企業與用戶的接觸必須貫通整個業務鏈條,單個觸點的KPI考核對提升客戶體驗,沒有任何意義。全觸點服務需要用戶在各個渠道統一的用戶畫像,以及用戶在各個渠道的行為軌跡支撐。
- 全業務辦理:用戶不管從哪個渠道接入企業,都能夠辦理整個企業甚至集團90%以上的業務。比如VTM視頻渠道,不應該只是辦理借記卡開卡和簽約等業務,VTM應該能夠辦理傳統柜面90%以上的業務。這個需要全業務人員的儲備和高效的企業知識庫系統,以及客服在企業的重新定位。
媒代表三種媒介:用戶需求與企業資源的媒介、口碑營銷的媒介、平臺戰略服務的媒介;
- 用戶需求與企業資源的媒介:為用戶找到最合適的坐席,只是媒介作用的初級階段。企業內部的人、財、物都是對客服務的資源,在用戶提出明確需求或者用戶有意向性需求時,高效實現需求與需求的對接。用戶的標簽、資源的標簽,按照標簽實現智能匹配,是用戶需求與企業資源媒介實現的關鍵技術。
- 口碑營銷的媒介:互聯網的本質是加快了人與人溝通速度,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以社會化媒體為主戰場,好的產品和企業完成可以通過口口相傳實現口碑營銷。口碑營銷需要有營銷工具的支持,當然也離不開各種創造性的文案。
- 平臺戰略服務的媒介:平臺商業模式由來已久,2000年以前的物物交易市場就是平臺。互聯網時代,平臺模式進一步演進,出現了淘寶、京東、攜程等巨型平臺。企業的業務平臺聯通了合作商戶,用戶享受統一大平臺入口便利性的時候,承擔著服務斷層的風險。平臺企業與合作商戶之間的服務平臺對接,迫在眉睫。
體是用戶體驗、坐席體驗和企業體驗。
- 用戶體驗:如果用戶體驗按十分制計算,用戶體驗每提升一分,企業的銷售增長率將提升2%(麥肯錫調研數據)。全媒體平臺的全程服務能力,用戶在不同渠道的軌跡收集能力,以及用戶的畫像能力是保證全程用戶體驗的重要技術能力。
- 坐席體驗:流程再完善,驢唇不對馬嘴也是不行的。服務的人要知道被服務的人需要什么?
- 企業體驗:感知用戶需求、感知市場輿論、感知自我。
簡而言之,要建立真正的全媒體聯絡中心,必須要遵循One Company,One Customer, One Contact Center的產品理念。 也就是說,對用戶來說,他們與企業的每個觸點的體驗和服務是一致的,他們看到的,是一個企業。相應的,對企業來說,它從不同觸點看到的和服務的是一個用戶,所有的信息和數據是共享和即時可以獲取的。只有這樣,企業的聯絡中心在真正整合為一個聯絡中心,而不會有割裂和斷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入了解全媒體這個大象的全貌。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對客戶有深刻的洞察,同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梳理自身的流程,因此對客戶的服務也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與客戶建立深度的engag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