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9日訊 昨日,中山市科技創新大會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了推進中山科技創新,目前,中山市正全力向省科技廳申請納入1+7”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實施中關村及深圳市系列先行先試政策,同時,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今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一百五十家。
此外,副市長吳月霞在報告中指出,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在中山還未形成,中山創客·眾創空間”雖平穩起步,但孵化企業僅為深圳清華研究院”的1/3,中山必須奮起直追”。
現狀:力爭復制中關村、深圳創新政策
昨日,在科技創新大會上,吳月霞總結道,今年以來,中山市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新提升。目前,中山正積極參與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建,以火炬區、翠亨新區(臨海工業園片區)為重點,全力向省科技廳申請納入1+7”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實施中關村及深圳市系列先行先試政策。今年5月,省政府同意以翠亨新區和火炬區為重點創建廣東省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試驗區。同時,全市已推薦申報省各類科技計劃專項超過100項。
此外,為推進中山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今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0家,力爭到2017年高新技術企業翻一番,達到440家。目前已篩查摸底出符合高新技術認定條件企業240家,要完成全年任務尚有80家企業的缺口。
目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無疑是科技最熱門的話題,今年3月,中山創客·眾創空間” 落戶中山紫馬·智慧教育集聚區,現有在孵項目20多個,并與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合作建設影視傳媒孵化基地。
前景:眾創金融街”力爭年底掛牌
昨日,科技創新大會以征求意見稿的形式向大家印發了一套中山市創新驅動發展政策匯編,一共10項,創新驅動發展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指標將被納入各鎮區年度考核。
吳月霞透露,接下來,中山將一手抓存量優化,針對的是現有占比超七成的傳統制造業。引導大批傳統企業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四換”工程。
為培養科技創新企業,在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新認定企業、復審(重新認定)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予以財政補助,并在市產業資金扶持、助保貸”、人才落戶、積分入學等方面給予傾斜。
針對創客”培育計劃,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山市擬建設創新創業金融街——簡稱眾創金融街”,并與廣州、佛山、東莞成為全省首批四個試點城市之一。據了解,眾創金融街力爭在年底掛牌。
困境:研發動力不足,高新技術企業較弱
去年全市研發投入67.7億元。
解讀:從省下達的任務來看,2015年研發投入要增加到76.6億元,2017年96億元,2020年130億元,6年內研發投入要增長1倍,仍有很大的差距。
高新技術企業增加面臨困境。
解讀:2014年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219家,不升反降,比上年減少44家。周邊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卻在快速增長,深圳3742家、廣州1660家、東莞754家、佛山618家、珠海346家。
新型研發機構的數量和質量不盡如人意。
解讀:去年全省備案統計新型研發機構122家,中山有8家,排第六位。今年省科技廳開始認定管理,首批39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公示名單中,中山無一上榜。
高科技人才不足。
解讀:據統計,近年來全市碩士以上學歷科技創新人才僅為2020人,排在珠三角第6位,引進外國專家學者和留學歸國人才數量分別排在珠三角第8位和第9位。
僅有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 落后于深圳。
2015年以來,創客”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然而,中山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仍未形成。
據統計,目前全市雖有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334家、畢業企業183家,但普遍孵化面積很小,孵化能力有限。
與周邊城市相比,中山孵化器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據了解,深圳市單一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就已經累計孵化企業1508家,其中在孵企業807家,培育上市公司18家。該研究院目前可控資產超過70億元,創辦和投資了180多家高科技企業。
據悉,目前,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財政資助政策和認定辦法已經擬定,各鎮區也在積極研究制定配套文件,現已計劃建立小欖聚龍創意谷眾創空間、沙溪時尚創意眾創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