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客服機器人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你網上咨詢的第一道關口時,你是驚訝于它們的智能,還是覺得答非所問直接轉人工?
“雖然對于操作性問題,機器人現在仍無能為力,但回答常規問題還是應對有余的,訪客減少等待人工客服的時間,企業也節省了人力成本。”智齒科技聯合創始人彭偉對南都記者說,該公司最近獲得了由真格基金領投的P re-A輪融資。而面對目前智能客服普及率并不高的市場狀況,他表示,大客戶勝在打響知名度,但拉長“戰線”并不利于規模化,而上線開放式的S aaS平臺,服務中小企業才能加速規模化。
瞄準智能客服
猶記得幾年前Siri掀起了問答機器人的熱潮,智齒科技的創始人也正是在那時候寫了一個對話小程序,不過純屬興趣之作。直到后來團隊把它拿去做市場調研,發現很多企業對于用機器人代替客服、節約成本的產品非常感興趣,才確定往這個方向一展拳腳,2012年底開始重新設計,2013年商業化。如今,創始人繼續潛心研發機器人技術,而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彭偉則擅長產品規劃設計。
好的客服機器人得準確“理解”訪客的問題,否則牛頭不對馬嘴,幫不上忙之余還影響體驗。彭偉介紹,智能應答有三個發展階段:最“原始”的是模糊查詢匹配,整句話的關鍵字匹配度至少達到90%,才能模糊查詢到你可能要問的問題;接著是語法結構模型匹配,即把句子按語法結構拆分,先匹配語法模型、再匹配關鍵字,雖然比第一代準確了不少,但由于需要人工拆分語法,維護的工作量比較大;而現在比較前沿的是統計語言模型,應用人工智能,對自然語言進行分析和判斷。“同行中達到第三代技術的寥寥可數,我們是其中之一。”他對南都記者說。此外,客服機器人的回答還取決于企業提供的知識庫,而他們的機器人能做到自動學習,記錄未知問題、完善知識庫積累。
那訪客在面對客服機器人時,到底有多少確實解決了問題?彭偉坦言,以目前的測試情況,這個比例在50%-60%,因為機器人只能應對常規性問答,涉及操作性的問題諸如退貨、投訴等等,只能轉到人工服務。“這是整個行業目前的發展水平。”
但即便這樣,他認為也已經給企業帶來了價值。以智齒科技的第一個客戶樂視網為例,之前全用人工客服,足足有300號人,辦公大廈里特地裝修了一層作為他們的工作場地,但一到促銷、搶購高峰,客服們還是忙不過來,最夸張的時候,點擊在線客服會顯示前方排隊等候人數近2000人,誰有這個耐心?“機器人既是給企業節省成本,也是留住商業機會。”彭偉說。
加碼SaaS平臺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客服機器人并不普及。彭偉分析,市場尚在起步階段,很多企業對客服機器人不了解,有的即使引進了智能客服,仍停留在第一代技術,而這正是市場空間所在。
“比拼產品,我們固然有信心,但相信同行很快也會在技術上跟上來,在此之前,看誰先快速占領市場。”彭偉介紹說,目前已經服務于樂視網、愛施德、Roseonly、海爾等企業。但他強調,大客戶的數量不會太多,因為對方通常會比較強勢,提出各種個性化要求。換言之,團隊得消耗人力成本去服務他們,如此拉長“戰線”并不利于規模化。到目前為止,他們合作的大客戶總共才15家。
與此同時,智齒科技把更多精力放在基于互聯網模式的SaaS平臺,企業在線注冊就可以使用他們的標準化產品。團隊前期先通過引導、跟蹤幫助用戶把機器人用起來,后續將做到完全自助。據介紹,SaaS平臺自去年10月上線以來,企業注冊用戶量已經接近600家。在商業模式上,不同于大客戶合作的一次性項目收費,SaaS平臺的用戶每年付服務費。在彭偉看來,盡管單個用戶的交易額沒有大客戶高,但勝在量級大,發展速度會更快,并且借助SaaS平臺得到大量數據反饋,反過來又能讓客服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
“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能做更多事情,包括獲知訪客的消費行為記錄、做訪客的情感分析等等,當訪客跟客服機器人交談時流露出購買意愿時,便跳轉到下單頁面。”彭偉說,這樣一來,客服機器人將不再局限在售后跟咨詢服務,還能擔起銷售的角色,這并不遙遠,已經在團隊今年的規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