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已經成了回憶,但小i沒有。它現在的主要客戶是企業,也開始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在長江以南人煙稀少的上海嘉定區江橋鎮西郊,駐扎著一家科技創業公司。從創立之初,它的夢想就是想要“讓中國有世界級創新”。不過很遺憾,對于廣大個人用戶來說,至今它的知名度就和它的公司地址一樣鮮為人知,盡管這家公司已經在中國的科技互聯網行業默默存在了14年。
這家公司叫智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現在是一家智能機器人技術提供和平臺運營商,它們此前最著名的產品是MSN上的“小i機器人”。
在這家公司創立前一年,美國互聯網泡沫剛剛破滅,計算機對于中國普通家庭來說相當遙遠,上網還在靠電話線拔號;電視機里,“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讓拿著PDA(掌上電腦)坐在“大奔”里的濮存昕成了成功人士形象的代表,也讓商務通成了年銷售量40多萬臺的神話。在國外,微軟出了個基于winCE操作系統的“pocket PC”,黑莓則是這個市場的領先者。人們預測,移動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
基于這種判斷,2001年,中科院博士朱頻頻和微軟的袁輝以他們自主研發的可以和企業同步郵件系統的PDA,創立了智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北美和加拿大,持有同樣領先功能的產品讓黑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不過,直到2003年,他們“非常悲傷地看到,移動、3G時代,離我們可能真的是很遠”。于是他們調轉方向,瞄準了世界上另一種前沿科技——智能語音交互機器人。
這個領域那時只存在于實驗室,這些為數不多的研究人員多在圍著“圖靈測試”打轉,期待能研發出一套人工智能的語音系統,讓參與測試的人們無法發現他們的對話對象其實是個機器人。
2004年1月,這家公司推出了“當時全球唯一的人工智能第一次商用的產品”,MSN上的“小i機器人”。一時間,這個新鮮的小玩藝在白領間迅速傳播并積累了大量用戶。隨后,騰訊QQ“互動空間”、新浪無線、TOM無線、雅虎massage、網易泡泡……當時最火的互聯網公司相繼成為小i機器人的合作伙伴,它們共同的應用模式都是智能聊天機器人,就如同2014年好好“雷”了一陣子的微軟小冰。
“我們總是被說類似別人,但別人其實都是走在我們后面,很后面的!”聯合創始人袁輝對界面新聞記者強調,“2004年連微軟bing都沒有,哪里來的小冰呢?”
袁輝特別在意別人拿這些成功的“后來者”和他們類比,尤其是蘋果的siri,他認為2007年才創立的siri是抄襲他們的技術,這場從2012年的專利侵權官司剛剛在前兩天打到了最高人民法院。
不過,提起siri,袁輝的感情很復雜。“感謝蘋果,沒有蘋果,這個市場不會爆發。”
2011年,蘋果基于蘋果手機發布了被收購來的siri,全世界為之震動。業內人士很快發現,像Siri這樣的語音+智能分析技術,整合起來的應用場景千變萬化,這對于語音行業和智能機器人行業的影響相當大。
經過幾年的積累,小i機器人在2008年全球用戶量達1億以上——不過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同于今天的互聯網,龐大的用戶量換來的卻是這款產品以急轉直下的速度淡出人們視線。2009年,小i基本上“掛了”。
“我們找不到商業模式。”袁輝說。
做C端需要持續巨額資金投入,已經花費過億的小i沒有人再愿意投資,因為全世界看不到成功的方向。
“小冰有商業模式嗎?siri能獨立存在嗎?”袁輝反問。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那么多合作方,一個都沒有付錢。
作為個人聊天機器人的小i“掛了”。袁輝說,他們是“移動互聯網的先驅”,在最難的日子,他把所有財產全賣了。
然而,在另一條企業線,作為企業服務機器人的小i卻無心插柳地鉆了出來。2006年9月,小i機器人為上海科委研發過客服機器人,成為中國第一個政府領域的中文智能客服機器人。2008年,他們為江蘇移動開發的智能客服機器人上線,成為全球第一個為移動運營商領域服務的智能機器人。2009年的交通銀行總行,2010年的京東商城、湖北電信,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讓這家公司看到了商機。
2011年以后,三大運營商幾乎全接入,小米、京東、阿里、海爾、聯想、順豐……200多家企業和政府成為他們的合作伙伴,小i又起死回生了。
“你看過終結者嗎?最后一句是I'll be back。我們曾經是掛了,但最后我們又回來了。”袁輝承認,這種回來的方式對于一心想做C端的他們來說,是對市場的妥協。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妥協也帶來了一些想不到的好處。袁輝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合作伙伴基本會把和客服相關的所有數據都接入,小i會在客戶允許的情況下,依客戶需求來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比如大數據分析。
“開放到什么程度,取決于客戶愿意讓小i幫他解決到什么程度。我們不會去擁有客戶數據。”袁輝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如今,挺過來的小i機器人看樣子過得不錯。前不久,它剛剛發布了小i機器人“中國最強大腦”云智能平臺,用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使用他們的“智能機器人核心語義交互技術”;同天,小i還發布了名為交行“小e”的國內銀行業首款實體智能機器人,會在交行營業廳為交行的用戶提供智能語音交互服務。袁輝也終于揚眉吐氣地對全場嘉賓說:“我們今年會登陸資本市場。”阿里巴巴也是小i機器人的股東之一。
不過,和小i這家公司一樣,今天的市場也今非昔比。科大訊飛、圖靈機器人、靈云智能客服機器人……眾多后起之秀也瞄準了同樣的市場;百度、Google、IBM等互聯網巨頭也都擁有了自自己的“大腦計劃”。6月18日,巨頭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聯合宣布,將向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公司SBRH分別注資7.37億元人民幣,要聯手推動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范圍的開發拓展。
“語音技術和智能機器人技術都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且都屬于依靠大規模語料統計和海量規則積累的人工智能科學范疇。對于兩種技術而言,有效的數據積累模型和規模尤為重要。”小i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朱頻頻博士告訴界面記者。
簡單地說,這些基于語音和語義的智能分析技術的根本在于大數據。
對于這一點,他們倒是表現得一點也不擔心。袁輝說,“每天有接近3億的用戶在使用小i。”
下一步,小i也在陸續推出新的產品,比如剛剛上市的能在任何地方用微信語音控制的掃地機器人。袁輝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未來,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都是小i的合作對象,他們要用小i的“虛擬大腦”建立起生態體系。
看來,這個市場的春天到了。不過,另一場混戰也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