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新零售”
自2016年,馬云在云溪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一時間,各大企業、媒體、分析機構、業內大咖們對此趨之若鶩,眾說紛紜。但“新零售”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但,在眾多的“新零售定義”中,可以發現以下共同點:
從其所涉及的制造業流程來看,“新零售”雖然專注于零售環節消費體驗的提升和智能化,但若要實現“新零售”,就要從企業的生產、設計、倉儲、物流、零售、售后等全產業鏈環節入手,實現C端服務與B端生產之間價值、信息與物的無礙流通與互動,讓生產以C端需求為依據,更能滿足消費者需要,讓消費者能參與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使生產透明化、服務化、定制化成為可能。
從渠道來看,“新零售”強調線上和線下渠道在數據、服務、產品、物流等方面的互聯互通、互相助力。其中線上渠道主要以內容營銷取勝,吸引客流;線下渠道以智能門店為入口,打造無縫、智能、個性化服務體驗,完成產品價值到消費者的傳遞。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線上的APP、PC商城,還是線下的智能門店,所傳達出來的品牌理念、商品價值和服務理念都一致無二。
從技術來看,“新零售”以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為實現手段。其中,物聯網使整個生產、流通和服務過程數據化、可視化、可交互。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技術的普及讓全年產業鏈數據變現成為可能。AI技術讓銷售更精準、個性和人性化,同時也逐漸使“無人銷售”成為可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則為消費者帶來了更為逼真、便捷、有趣的商品體驗。
從交易主體和對象來看,“新零售”下,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零售商,從廠商、經銷商、代理商到個體店主、網紅、微博大V、品牌影響力客戶等,都是“新零售”銷售生態的一員。同時,“新零售”中,任何有形和無形的商品都具有價值,都可以成為交易主體,比如一件西裝、西裝的袖扣、西裝的設計、甚至是某個高超的手藝人對西裝的縫制、……,所有這些都能為企業帶來價值流入。
“新零售”背景下,傳統服裝行業存在的弊端
傳統服裝行業往往將零售環節與其生產設計環節相互割裂。雖然說,現在的服裝行業基本能夠對各大時裝周最新潮流進行快速模仿和投入市場,但是,這些需求并不是直接來自C端消費者,而對于不同的地域而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于服裝潮流的接受程度不同,對于時尚元素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只有充分結合零售階段C端消費者的需求數據,據以對服裝產品進行改良和優化,實現零售與生產設計的一體化,才能從根本上吸引住消費者的眼球。
傳統服裝行業的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難以進行很好地融合,且兩類渠道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無法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無縫、一致的服務。目前,服裝行業的線下渠道一般包括自營門店、代理商和經銷商等,店與店之間存在競爭,服務水準存在差異,而且調貨成本較高。而線上渠道則一般由廠家統一管理,直接發貨,但是存在質量不如實體店、售后服務難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使得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存在顧慮,造成客流損失。
傳統服裝行業對于“大物移云”等新型智能技術的應用仍處在初級階段。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通過網店、APP、微店等向C端消費者提供服務,但是,鮮有基于客戶數據建立一體化服務體系的廠商。這就意味著,大多數傳統服裝企業對于新興技術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單純服務渠道的增加以及線上化并不意味著“新零售”,只有牢牢抓住這些渠道背后的客戶數據,加以分析和應用,實現數據變現,才是真正實現“新零售”。
傳統服裝企業仍然將“零售”視為價值流入的唯一階段,無法實現商品生產、流通、服務等全過程環節的變現。一件服裝從設計、選料到投入生產,再到流通至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的定制化、可視化、可交互,將為消費者帶來更主動、更有趣、更具有參與感、更為個性化的消費體驗。于此同時,基于優質客戶的社交化運營,不僅能夠提升消費者忠誠度,也能夠利用消費者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品牌知名度,同時實現服務眾包。
傳統服裝行業如何實現“新零售”轉型
一是快速反應與柔性生產。構建智慧門店體系,全方位搜集線下門店客戶體驗數據;建立線上內容營銷平臺,通過分析網絡點擊等數據獲知客戶最新產品關注焦點;同時,構建整合全渠道消費者需求數據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信息管理、分析及應用平臺,向生產側提供基于原始客戶需求數據的生產設計建議,以需求數據驅動生產。對內部生產體系進行柔性、智能化改造,實現從基于經驗數據的大規模定期生產向基于鮮活需求數據的小規模定制生產的轉變,同時提升對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的應用,在保證供貨速度的同時,提升產品質量的標準化程度,實現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高水準響應。
二是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整合線下門店資源,建立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對所有線下門店銷售、服務、人員等的統一管理,實現對客戶體驗質量和線下服務水平的統一把控。組織專業運營團隊,構建線上內容營銷平臺,提升線上獲客能力,有效降低獲客成本。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實現線上平臺與線下門店在營銷活動、服務內容、售后服務、倉儲物流、管理團隊等方面的管理同步、資源同步、信息同步,實現客戶體驗的無縫融合。同時,實現人員的多重復用,打造能夠適應線上線下融合的管理團隊。
三是積極采用新興智能技術。深刻理解“大物移云”等新興技術帶來的行業服務化轉型,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咨詢團隊或技術團隊,針對企業現狀中不適用于新興技術應用的部分展開深入調研和分析,圍繞客戶體驗和價值創新為中心,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需求、能夠強化企業品牌價值且順應制造業產業服務化潮流的轉型方案,對傳統產業鏈環節進行系統性、專業化、有序改造,以逐步實現生產設計的定制化、智能化,運營管理的一體化、協作化,營銷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從而打造無縫、優化、創新的客戶體驗。
四是培育企業“網紅”和專業服務人員,提升價值變現效率。綜合利用新興技術和新媒體,實現企業產業全鏈條的可視化、可互動、可變現,注重打造“網紅”設計師、打板師、裁剪師等,讓員工的設計理念、擅長技能,甚至是個人魅力都成為企業價值變現的載體,在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實現“網紅”經濟盈利的同時,培育高度忠誠的客戶群體。此外,注重培育線下門店服務人員在時尚搭配、客戶心理、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打造一支能夠集中展現企業品牌價值的專業化門店服務隊伍,提升線下門店銷售轉化率,實現收入有效提升。
小結
綜上所述,服裝企業要適應“新零售”的發展需求,就必須實現從生產設計到銷售服務的全產業環節服務化、數據化、價值化轉型。只有敢于利用新興技術,完成從生產車間到服務門店的逐步優化升級,實現以智能技術創新客戶體驗,服裝企業才能在新一輪的市場角逐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