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小編為大家帶來了“5G+AI將會為客服行業帶來哪些深度影響?”一文。闡述了數據智能如何幫助客服行業改進與提升。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聯絡已經接近飽和,通信正在從人和人的連接,向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大踏步邁進。萬物互聯是必然趨勢,而萬物互聯一旦給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現實的意義,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傳統的客服服務,呼叫企業,信息技術企業,如何把握這一機遇,應對變革,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
誤打誤撞不是辦法,不妨先從人與物的連接入手,從人的高頻次,剛性需求服務需求中尋找突破口,例如智慧養老、慢性病監測、醫療穿戴、兒童看護等細分領域,以智慧養老和慢性病檢測為例,目前可穿戴手表等設備已經深入人心,可利用Wi-Fi、藍牙等技術收集數據,耗電量極大,兩天就得充一次電;相比之下NB-IoT[1]最明顯的優勢是數據采集和能耗。在NB-IoT的加持下,心率,心跳,血壓,血糖等健康檢測設備,不再是獨立的數據孤島,健康數據采集后直接上傳到云端,并且可以實現5年不充電,云平臺,醫護人員可以對數據進行監控,并適時采取醫療干預措施。
讓每一位老人都擁有一個7*24小時服務的專屬助手,不是夢想,而是即將實現的服務模式。我們設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張某在家居家養老,患有慢性疾病,定期在家或社區檢測身體情況,當IoT設備檢測到數據并上傳到云端后,人工智能主動對數據進行處理,發現重要信號時,及時向醫護人員預警,AI自動呼叫醫護人員,將數據推送給醫護人員,并同步以5G視頻電話及時聯絡到了張某。醫護人員通過視頻,在AI助手的數據幫助下,對張某做了診斷,根據情況建議張某采取適當的醫療措施。在完成本次服務后,系統自動將服務記錄存檔,為張某健康數據的后續跟蹤、分析提供依據;并根據醫生提供的醫療診斷,自動呼叫老人,提醒老人服藥,檢查,并自動幫助老人預約復診。
從未來就醫,養老格局來看,大多數的需求可以在家解決,少數服務需轉至線下專業服務,居家服務市場蘊含著巨大的機遇。隨著協作護理模式日益盛行,未來的醫療,養老等產品必然將整合所有資源。
為了迎接5G領域的巨大機遇,整個產業不僅需要推動技術創新,還需要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協作。呼叫服務行業應積極投入到時代大潮中,提前布局,積極開展跨行業合作。本文舉例居家養老,只是5G時代呼叫服務的一個場景。未來的呼叫中心、客服系統,不僅以如今的服務模式存在,還會藏身于各行各業,藏身于更多的人與物的連接場景中。
5G+AI時代,呼叫中心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呼叫中心是萬萬不能的!
注1: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成為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構建于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于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NB-IoT是IoT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N)。NB-IoT支持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據說NB-IoT設備電池壽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內蜂窩數據連接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