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由三馬投資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已經向香港證監會提出上市申請,預計集資12~16億美元,整體估值會超過百億美元,眾安的估值邏輯會是市場重點關注的地方。到底是以一家保險公司來估值,還是以一家互聯網公司來估值,這就是不合的核心。我們先看一下眾安保險作為一家保險公司的數據:眾安保險年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別離為7.9億元、22.83億元、34.08億元,年增長率別離為187.5%及49.28%。從保費收入的增速看,眾安保險還在快速增長的階段。從絕對規模看,眾安距離財險行業巨頭還有比較遠的距離。利潤方面,眾安保險2014年和2015年,別離實現約3698萬元和4426萬元的凈利潤;2016年由于受到投資收益影響,凈利潤縮減至937萬元。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目前眾何在整個財產保險行業規模不大,但增速較快。
業務構成方面,退運險于2014年至2016年別離產生保費6.13億元、12.98億元以及11.94億元,在眾安保險的總保費占比中逐年下降,從2014年的77.2%下降至2016年的35%,不過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險種。不測險、保證保險和健康險占比別離從2014年的5.6%、13.7%與0%上升至28.8%、15.2%及6%,別離是排名二至四位的保費來源。除此之外,眾安保險還有責任險、信用保險、貨運險、家庭財產保險等險種,目前占比都還比較低。從業務構成看,眾安保險與傳統財險公司有很大差別。以人保財險為例,2016年的3100億元保費中,車險總保費收入2258.77億元,,占比超過70%,是最大的保費來源。此外是不測傷害及健康險、責任險、農業保險、企業財險、貨運險。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到,目前眾何在整個財產保險行業規模不大,但增速較快,并在通過不停連接各種頭部、中部和尾部的生態,打造的五大生態,即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健康,車險及航旅生態。
我們再看一下,眾安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具體數據:到2016年底,眾安已經有4.92億客戶,銷售了超過72億份保單,這兩個數據已經讓眾何在中國保險行業排名第一。其他保險公司通過傳統的方式想要達到這個量級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其次,與傳統保險公司最大的差別就是場景化定制,保險科技路徑。針對互聯網時代新出現的、傳統財險公司并未關注到或者不肯意做的場景,眾安保險提供一些定制化產品,從早期的電商圈,到后來的健康險、航旅及商險、消費金融、車險、3C數碼等,針對差別場景設計差別的產品,切入點精準,避開了傳統巨頭的優勢領域,而且以互聯網技術來主導整個營銷和辦事鏈條,實現了保險精細化、定制化,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厘革保險產品設計和定價,這個是傳統保險公司很難達到的。在這個過程中,眾何在不停積聚本身的科技力量,這是我們在不容忽視的一塊。與以往傳統媒體差別,眾安從一開始就是不設分支機構,全程在線的公司。這使得眾安就從誕生之初采用技術的方式進行改造保險的價值鏈,從產品針對互聯網定制設計、到定價模式可以動態調整、再到嵌入到場景中銷售,和最后需要理賠時候高度自動化。可以看到眾安用技術的方式,把整個保險價值鏈盡可能做到更精準更自動。這就是眾安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除此以外,眾安的技術實力的沉淀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他們最早將自主研發的核心系統搭建在云計算上,到去年成立科技公司對外輸出,自主研發區塊鏈技術到區塊鏈養雞項目落地。這家公司技術發展速度可能比我們驚嘆的上市速度更快。當我們還在討論眾安是什么公司的時候,他已經以6%的年保費投入技術,技術人員占比將近50%的速度在科技研發。
當然我們也看到,眾安保險有幾個比較大的短板,首先從產品看,他的退運險已經到達瓶頸位置,其次從監管看保證保險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車險市場雖然巨大,如何找到互聯網的保留之道也是一道坎。當然我們也看到雖然退運險有略微下降,但是眾何在其他產品線的大力發展反而看到了新的亮點,如果退運險比例不下降我反倒有些擔憂。其次盡管目前監管態勢趨緊,眾安目前的本錢充足率在700%擺布,這足以應付,如果上市后應該會更加充分。
回過頭來,我們討論的以什么樣的形式看待眾安。對于傳統的保險機構來說,通常需要關注的是:保費規模、業務增速,投資收益和盈利狀況。而眾何在招股書里強調的幾個數據,沒有一個和上述緊密相關。保費收入也有,但和保費狂飆突進時期的那幾家比擬,有素質的區別。更亮眼的是用戶數和客單價提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