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報道,美國德州一名父親因為看見自家患有自閉癥的女兒遭到其他小伴侶的歧視,毅然放棄原先的生意,斥資 3400 萬美元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了全球首個無障礙主題樂園;無獨有偶,據近日國內一則新聞報道,一位父親為照顧患自閉癥的兒子建立了一家自閉癥康復中心。兩起事件并不是個例,而是存在于眾多普通自閉癥家庭的遍及現狀,不少家庭為了照顧患者都付出了不小的心血。從 2008 年 4 月 2 日作為首個“世界自閉癥關注日”以來,從前這個“躲”在角落里的特殊群體漸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按照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 2016 年發布的陳訴顯示, 3 至 17 歲兒童自閉癥發生率達1/45。同樣在中國,按照 2017 年 4 月份發布的《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陳訴Ⅱ》估算,我國自閉癥患病率約1%,自閉癥人群超 1000 萬,并仍舊以每年近 20 萬的速度在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 200 萬 0 到 14 歲的兒童自閉癥患者,這一龐大數據的背后也顯示了患者對自閉癥療育市場的極大需求。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主要特征為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復刻板以及活動興趣范圍的顯著局限性,簡單說來就是表示為差別程度缺乏主動和被動與人溝通交流的欲望,通常在 3 歲以前就能被發現。目前自閉癥尚無法根治,但是可以通過早期訓練以及持續治療改善預后效果,因此自閉癥療育市場提供的不是一次性辦事,而是終身辦事,目前唯一有效的矯正途徑是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
據了解,目前國內自閉癥康復機構有 1000 多家,但是康復水平參差不齊,此外,國內的常規病院只負責檢查和診斷,很少有能夠為患者提供系統康復訓練的病院,這表白自閉癥療育機構有望從為自閉癥兒童及家庭提供專業的信息支持以及系統康復訓練標的目的尋找著力點,尤其是按照我國目前幾大提供自閉癥辦事平臺的現狀來看,自閉癥療育市場具有不小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康復機構,一個面臨諸多難題的療育市場
與先前比擬,當前關于自閉癥的康復信息已經足夠發達,康復機構也逐漸在增加,但是由于自閉癥目前仍舊停留在終身無法治愈的醫學階段,加上其屬于特殊教育中的一環,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特殊教育方面的人才尚屬空缺,因此為自閉癥康復機構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
難題一,師資力量極度匱乏。誠然,通過專業的康復人員的幫手,能夠為自閉癥患者帶來必然程度的緩解,但是目前要找到好的自閉癥療育老師特別困難,尋找自閉癥兒童分析師更是難上加難,因而特殊康復人員教師人才短缺是這個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另有媒體曝出,一些自閉癥康復機構師資隊伍良莠不齊,一些所謂的特教老師師并不具備特殊教育教師資格,這也使得一些家長望而卻步。
難題二,行業重度垂直,用戶積累過程較慢。作為一家自閉癥康復機構需要考慮到的是,這個行業的自己具有重度垂直性,因此打造行業壁壘相對容易。然而也正是因為重度垂直,使得其難以被人廣泛知曉,因此用戶的積累過程較為緩慢。
難題三,自閉癥急需個性化訓練,然自閉癥家庭信息分歧錯誤稱。據了解,由于每個自閉癥兒童的表示紛歧,自閉癥的個性化訓練成為一定要求,加上要想實現有效的治療,短期內了解到自閉癥兒童能夠接受的護養方式是自閉癥康復訓練的剛需;此外,自閉癥的康復訓練主要分為早期干預和融合教育兩大環節,而無論是早期干預還是融合教育,都需要家長的高度配合,不過由于家庭信息的分歧錯誤稱,家長難以抽出時間時刻與康復機構進行及時溝通,使得康復治療進程較為緩慢。
由此看來,自閉癥康復機構所面臨的難題并不那么容易被解決,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以及自閉癥家庭的高度配合完成,目前近50%的機構是由家長特別是自閉癥兒童的家長創辦的,然而民辦的自閉癥康復機構很難統一建設尺度及行業規范。據了解,截至 2016 年 09 月底,在中殘聯注冊的自閉癥康復機構共 1345 家,但這個數字對于龐大的自閉癥患者康復的需求來說還遠遠不夠。
線上平臺各有千秋,然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
前面提到,目前自閉癥療育機構多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用戶積累過程較慢而且信息分歧錯誤稱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行業痛點,近幾年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在線平臺逐漸興起,使得自閉癥患者有了新的療育路徑,提供的辦事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據了解,國內自閉癥提供辦事的在線平臺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