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行業的“白銀時代”,全國樓市庫存壓頂,,爛尾樓頻頻驚現,開發商虧損概率變高,資金難以回籠,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跑路的情況頻發,一些維權事件屢屢被爆出。
不少開發商為了迎合購房者的需要,開始打出許多優惠政策和宣傳手段,下面企查查小編為大家揭穿開發商常用虛假宣傳陷阱,警惕大家上當被騙。
一、不要輕信開發商的廣告宣傳
很多購房者會選擇萬科、中糧、碧桂園等有實力的開發商,因此一些質量差、資金實力弱、負債率高的中小開發商為制止銷售遇冷,虛假包裝為知名品牌開發商和物業,掛羊頭賣狗肉。如近期青島某樓盤就被爆出開發商包裝為萬科品牌,虛假宣傳,導致數百名購房者被騙。因此要理性審視宣傳內容,尤其是在合同約定條款中看清具體開發公司。通過企查查可以查清開發公司的資質問題,是萬科還是旗下子公司開發,都可以查的一清二楚。

二、收集與查證關于所購房屋的信息
購房者在買房之前要持理性的態度,若確定購買,到規劃部門、房管部門以及建設部門做資料查詢,一般小區的消息在房管部門和建設部門有相應的公示,購房者也可以向相關部門具體科室咨詢。
三、盡量達成書面約定
消費者購買“精裝房”、“教育地產”、或者對小區的配套設施有要求時,最好在合同中明確“精裝房”的裝修尺度、所用材質、價格、質量尺度、售后辦事,及違約后的補償等內容。如南京某樓盤被爆出精裝房質量嚴重不過關,業主起訴稱,開發商給購房者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和《房屋裝修合同》,兩份合同的主體單位并紛歧致。企查查上也可以查詢這些公司是否為同一家公司或者為關聯企業,便于業主鑒別和維權。

(碧桂園對外投資公司)
四、注意證據的收集
對于開發商派發的宣傳冊、廣告彩頁、樣板房照片、小區規劃圖或其他宣傳資料,購房者應妥善生存。簽訂購房合同時,對于開發商承諾的條件,也可以要求納入合同中,這些都可以作為日后維權的證據。
五、注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
一般協議里有“最終交付以政府規劃或最終確定的示意圖為準”類似的字眼,購房者在簽訂的時候需謹慎,因為一旦簽訂,將來面臨著即時其存在不實宣傳或虛假宣傳或者欺詐宣傳的情況下維權時會存在一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