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闔家團圓的中秋節還有半個多月時間,網上一份關于“鄉愁”的地圖搶先出爐了。今日,曾連續兩年制作“中國孝心地圖”的網友“年輕泰”再次發布 2017 中國鄉愁地圖,依次列出中國各省鄉愁排名。其中,江蘇、四川、安徽占據前三,東三省排名靠后。( 9 月 18 日《北京晨報》)

“鄉愁地圖”引發了網友激烈討論,甚至出現了各地網友“互掐”的畫面。江蘇省擊敗了北上廣高居“鄉愁”排行榜第一位,四川、安徽兩省緊隨其后,后兩者都是勞力輸出大省,或許也因此“鄉愁”程度更濃。但是,這個“鄉愁地圖”顯然是存在瑕疵的。
這幅“鄉愁地圖”是如何繪制的呢?繪制者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員工,他是依據“購買保健品消費數據”和“外出人員情況”繪制的。也就是說,哪兒購買這款保健品的人員多,就是“最鄉愁”“最孝心”的地方。由此來看,繪制這樣的“鄉愁地圖”是沒有說服力的。也因此,很多人都在爭議“鄉愁地圖”的科學性、合理性。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王遠 攝
其實,我們沒有必需糾結于“鄉愁地圖”是不是科學的。即使這只是心血來潮的鬧著玩,也不會影響“鄉愁地圖”的實際意義。回家看父母的是“回應鄉愁”,不回家看父母的,也不能就說人家沒有鄉愁。鄉愁在心里,誰也看不見,再說了,人是有感情的生命,鄉愁還是存在的,只要你漂泊在外,就必然會有鄉愁,這個鄉愁不會因為你是北京人還是南京人,不會因為你是湖北人還是湖南人而差別。大家的鄉愁都是一樣的。誰不思念家鄉,誰不思念白叟,誰不思念妻兒?只不過是,不是每一個人的鄉愁都能得到紓解。
“鄉愁地圖”不能只掛在黎民的心里,因為能否“常回家看看”,,可能也是身不由己的,本身未必就能起到決定性的因素。“鄉愁地圖”應該讓企業家們好好看看,只有讓他們讀懂“鄉愁地圖”的思念之苦,“鄉愁地圖”的出現才是有意義的。
一到放假的時候,各地用工單位都會想措施“留住員工”。有的是強硬褫奪他們的假日,要求必需加班生產;有的則是通融一下,可以休息半個假日,而不是全部;有的會“提高假日費用”吸引職工不回故鄉;有的地方甚至會用免費參不雅觀本地景區、免費看電影的措施,鼓勵職工“放假不回家”。更有甚者,會在開展優秀職工評選的時候,傾向于“放假不回家”的職工。在這樣的就業環境里,鄉愁何處安頓?
企業家必需有“鄉愁情懷”,這樣才能回應職工的“濃烈鄉愁”。本年中秋節與往年最大的差別是與國慶長假完美“撞期”,但愿這個節日,“鄉愁地圖” 能掛在企業家的心里。